我19歲大的小外甥看了上一篇文章後問我:「可是,二舅舅,如果都同一樣的比例做的話,味道會一樣是正常的吧??EX:用一公斤的黃豆+1000CC的水+2匙的糖是OK的味道的話,那後面的1萬瓶同樣是這樣的比例去做,那味道也會一樣的吧~~那就沒什麼好奇怪的呀~~」(很弔詭吧?但他真的留言了……)
我則是回答:
理論上是對的,但這只是理論上~
黃豆跟糖的品質,製造環境、熬煮時間、氣候變化、保存環境,這幾個因素似乎都能被人工或機械控制,但實際上有經驗的人工跟機械只是把變因縮到最小,還是會有問題的。
只是人工的問題比較多,機械問題比較小,所以新聞常會出現飲料裡面有什麼東西(異物)或是變質的新聞,但是只要你想到他每天生產幾萬罐,但要幾百萬罐才會 出現一罐瑕疵品,就能知道他們控制的很好。(但為了方便出狀況時能夠有追蹤的管道,是以食品(包括任何生產線能出產的)都會在出產時有一個「批號」,這樣子在能從批號來追蹤是不是使用了同一批有問題的原料)
但也表示他們不是不會出錯的,所以全程冷凍跟殺菌技術的進步確保了品質,但每一批還是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只是我們吃不出來;通常要靠檢驗或是某些天賦異稟的人(如品酒師一類的)才能吃得出來。
在此說句文章裡沒講的。為了要能盡可能的控制東西出來的品質劃一,他們就會少用天然的東西(因為那代表品質不容易掌控或容易生變),盡量用人為可以控制的香料、添加物、安定劑、防腐劑(當然也包括起雲劑),就能保持口味不變及品質的穩定。所以果汁類、豆奶類都會告訴你可能會有沉澱物,那表示裡面還有一點點天然的東西(不超過10%),所以質變的機率 會比較高。但你就不會在汽水可樂裡面發現這種東西,而他們的味道也肯定相同,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這告訴我們「天然的最好」,雖然它容易壞,但它「容易壞」的特點不也就告訴我們它比較“善良”一點。
結論:還是買比較容易壞的東西吧。如果你要問我說那它壞掉怎麼辦??我只能告訴你,買你吃的完的份量,然後再它壞掉前把它吃完,想吃就再去買,多走兩步去買那些比較天然的東西,對你的健康是有幫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