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搶先去看了血觀音的開箱心得


 

 

今天去看晚場的《血觀音》。
票是幾天前就買好的,所以今晚可以把時間壓得很近再入場。

入場後,找到座位的我決定去廁所擠一點出來,免得等下看到一半尿急,就很殺風景了。

於是我帶著票根起身離座,但卻看到下面有兩個老人家正扶著座椅四處張望,嘖……我實在無法當作沒看到。

『你們找不到座位嗎?你們的位置是哪一個?』

『第九排!』,是一個聽起來很不耐煩且有點年紀的阿姨。

對英文不好的我來說,聽到字母還是需要扳手指算算字母排序的:『喔。那是 I (ㄞ)排,跟我來吧。在上面。』

她一邊跟著我走,一邊沒好氣的數落我:『你們這邊的座位排的亂七八糟的。什麼第九排,根本找不到!』

“我們?我穿得像威秀的員工嗎?不會吧?連身帶帽的外套、休閒褲加拖鞋?認真的?”

但我也只是跟她說:『是英文啦。那是用英文字母排序的啦。』

『好了。這裡就是 I 排了。妳的座位是幾號?』

她還是很不耐煩:『9號、10號!』

我幫她數了座位:『嗯。就這兩個座位。』

待她落座後,我就往下走去,途中又遇到她的老公:『 I 排吧?是 I 排吧?』

我心裡只是想“那你為什麼不好好跟你老婆說明一下……”

但其實,隨手行善就是這麼一回事。

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去作對的事;但無法控制對方給你對的反應。

就如同,當你救出一隻受困的小動物,但牠卻因為緊張而咬了你一口,你也只能笑著甩甩手,然後希望牠沒有毒……

真的生了氣,或許是打壞自己的初衷,而不會感到助人後的快樂。

嗯……自勉一下。
希望不要哪天遇到爆炸的時候。

---------------------------------------------------

喔,對了。
一開始講到《血觀音》。
但我不準備現在談,免得劇透了。

但我強烈推薦大家進戲院看。
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看的電影,雖然一開始我覺得是不是跑錯戲院,還是頭份還有會插播色情小電影的“傳統”戲院……

這是一部大致遵循“好電影法則”的電影。
在最後的高潮、解謎來臨前,真的會讓你看的霧煞煞;但只要能一幕不漏的把劇情看到後面,就會豁然開朗(而這部戲的解謎關鍵就在於“那通電話”),卻又會在出戲院後回味無窮、討論不斷。

我當下是有大概看懂劇情,可能等電視台播的時候,再看上幾次,就能更清楚一點。(當然,這部片絕對值得大家多看幾次),到時候再來好好的討論一下劇情跟我的想法。

------------------------------------------------

看完這部片,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導演上台領獎時,會說這是一部“床頭本劇本”(指內容很好,但永遠沒機會被拍成電影作品)。
因為這樣的題材其實很多人都在挖空心思去編寫,從這角度來看,這不是我看過最好的同類型電影。

但導演講故事的方式很棒、用說書唱板的模式說故事,讓整體氣氛顯得很有台灣味且優秀又突出。而且三個女角的表現太突出,所以能在導演的編導與穿插下,氣場全開的把這部戲的張力撐到最大。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這三個女角完全撐起來的

只是交叉講述的方式,讓觀眾必須聚精會神的把每一幕都看進去,然後要有聯想能力,才能把這部片串起來並理解劇情。進而體會三個女角之間的鬥勾還有想表述的內心戲與情感轉變。

所以這部片,讓邏輯能力差的人去看,其實是看不懂的。(但是還是能清楚的感受到惠英紅在裡面的超強演出。)

現在,就希望大家進戲院支持一下國片吧。

貼文照片裡的畫作 ,完全能貼切反映出裡面三個女角心理扭曲的情況。
#是畫龍點睛的一個特色作品
.
.
.
====
#今天拖稿是因為看電影看到快九點才到家啊
#進戲院支持一下台灣電影吧
#這部片不輸給以往任何時代的港產電影啊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什麼都吃的我們,真的還需要去吃狗嗎?


 相關時事新聞連結請看這裡 : 300隻浪浪被切段烹煮! 123袋狗骨丟山路旁

 

對有養狗的人來說,這是一則讓人感到不安的訊息。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過一些無法被證實的都市傳說。
其中大多數的傳言,我們都會希望那不是真的(例如明日花綺羅的價錢不要400萬這麼貴.............咦?)

咳~
對於"吃狗"這件事,你我可能都有耳聞過。
在早期的新聞裡也確實出現很多次"掛羊頭賣狗肉"的真實事件。
這些人遵循古訓,真的掛羊頭,然後賣狗肉....(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當年我住在新莊靠林口的地方,就聽聞在林口郊區真的還是有人賣狗肉,(價錢聽說還很平價......)
真假我不知道,但每次開車經過林口路邊真的沒甚麼流浪狗。

------------------------------------

"吃狗"這件事雖然很多國家都已經禁止,但在很多地方還是行之有年的。先不說韓國的市場還是能買到狗肉,就在印尼等很多地方,吃狗還是不被禁止的。

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其實無所謂文明不文明。

印度人不吃牛、回教徒不吃豬,其實就像台灣早期很多農家不吃牛、滿州人不吃狗(因為傳說中黃狗曾經以吠叫的方式救了努爾哈齊),又或是一大部分的外國人不吃內臟。

就連"吃素"也是一樣的,就是飲食取向、宗教信仰或習慣使然,沒有甚麼高階低級的差異。
如果不吃豬的都沒來笑我們為什麼吃這麼髒的東西,那吃素的也不要老是用一些自己相信的事去攻擊別人的飲食習慣。

-------------------------------------

很多人都知道台灣禁止吃狗肉,但直到今年的四月才立法禁止,也就是開始會有罰則。(在此之前是用"動保法"中的虐待或宰殺來規範)
#結果居然被法國人以為我們到近年來都還有在吃......

不過或許大家沒留意到,其在台灣吃兔肉不犯法的,只是觀感不好。(之前就有一間飯店推出兔肉火鍋,被砲轟)

但這種事在我小時候還是真的有的。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我在前同事口中聽到的實事。
關於狗肉,他說過兩則。

有一則是,三十幾年前他在離島當兵。據他所說,當年在離島當兵是不養貓狗的。
但不知道哪裡跑來的一隻小狗,大家很喜歡,就把牠養下來了;養了好一陣子,碰上部隊要移防,但上頭明令規定"狗不能帶上船",也就是不能跟著移防。
於是眾人就在"反正把狗留下來,也會被接防的部隊給吃掉",所以他的同袍就把那隻大狗給料理了...................(同事很抗拒,所以沒有吃,但還是要跟著團隊喝點湯)

--------------------------------------

另一則就比較驚悚了。
他說他在年輕的時候,村子裡面有一個"善心人"。
他都會很熱心地幫人家處理廚餘,也很熱心的養了很多的流浪狗。
直到某一天,才在一次的閒聊下,知道了那個天大的祕密。

原來,那個人就是幫大家處理廚餘,然後用那些廚餘來吸引流浪狗,再大量餵養;等到把小狗養肥養大、養到沒戒心後,再拿去賣給人家............然後收錢。

我當時聽了很無言。
我該說他很聰明,一次解決三個問題(處理廚餘、減少流浪狗、自己又賺到錢);但做這種無本生意來賺錢,又實在有點................哀................我無法對這種糟糕的行為提出肯定。

再回頭看看今天貼上的這則新聞。
想到直到今天,基隆地區還是有人在賣狗肉跟吃狗肉,我也是只能搖頭。

在以前,不能說他犯法(今年四月後就犯法了.....),我也能理解每個省籍、地區、宗教或家庭文化中會有不同飲食文化。

但,台灣能吃的肉何其多,為何還要把湯匙筷子動到貓狗身上呢........

雖然都是吃動物,實在沒必要趕盡殺絕的什麼都想吃下肚,吃豬牛羊雞魚已經均衡了,沒必要連山羌、白鼻心或少見的動物都要獵奇的嘗試....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
.
.
====
#吃甚麼不吃甚麼只是選項_並非高階低級
#多吃那幾種人生也不會比較昇華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對待這麼多黃安們,該怎麼處理才好?

 

相關時事新聞看這裡 :健保修法黃安怒譙三字經 議員嗆:就是衝著黃安們

黃安這個案子其實挺有趣的。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首先,就如黃安所說的 : 他都要按時繳保費,所以沒理由針對他,而不讓他保。

這話言之成理,但為什麼這件事還能引起討論?
在我看來,其實可以分為幾個面向來討論。

----------------------------------------

首先要討論一下這件事的爭議點在哪裡? 不公平又在哪裡?

這件事情主要是針對那些 : 長期旅居國外的人,平時是退保狀態;等到要回國就醫時再辦理復保(但要補繳中斷的保費)。等到要出國時,就再度辦理停保的......人。
這樣看起來,中間的保費還是要跑不掉,有甚麼不平的?

但如果回國一次可以省下極大量的金錢,那保費也不算甚麼了。
例如說,在美國補一顆蛀牙可能折成台幣要十萬;而在歐洲某些國家的社福制度下,你可能看個蛀牙要等上好幾個月。
(只是這種痛起來要命的事情,真的沒辦法這樣等。記得幾年前,我的舊假牙根感染發炎了,連帶影響三叉神經都發炎,整個臉都腫起來不說,那真的是地獄式的疼痛。結果去牙醫診所裡,他說我排隊要等到一個半月後.........)

所以對他們來說,坐飛機回台灣的機票錢,再加上健保復保的費用,再扣掉一次看好幾顆牙齒省下的費用,可能還能省上好幾萬,甚至更多。(也聽過有人骨折處理花幾十萬)

----------------------------------------

好吧。雖然看起來很討厭,但如果按照規矩來,那不公平的地方是什麼?

首先就要先釐清健保的體質跟設立的用意是什麼。
健保的全稱是 "全民健康保險"。

如果從保險的角度來看,保險有個極重要的目的是:分擔風險。
簡單說,這有點像標會。大家出固定的錢,約定讓出事的人先拿去用;其他人繼續繳,如果下次換自己出事,就能享有同樣補助。

(例如今天如果有一百人組自救會,一人一期出100塊,但只要誰家先有人過世或失火,就可以從共同資金裡面先拿一大筆錢去救急。)

這是一種互助的概念。但其中更有分擔成本的概念。
簡單舉例就是,大家依照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來計算出受傷、生病、死亡的成本,然後再除回投保人數,就可以知道每人每期要出多少保費。

而在"收支相等"原則裡,說的是"收進來的保費要等於(預期)理賠出去的金額",這其中的意義是"收付錢的機構旨在協助眾人度難關、平損益,不可以用這件事來賺錢"。
(但允許保險公司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來轉投資跟放貸,這就是他們賺錢的來源)

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安有繳保費,他就同屬這個制度裡的一員,那就沒有不讓他保跟使用的原因。

-------------------------------------------

那問題出在哪裡? 為什麼要修法不讓他們用?

就要再從保險的結構來討論。
其中要先問的問題是 : 保費為什麼會漲?

這又要分兩方面來討論。
一是,在計算結構中,不同條件的人費用就會不同。
在大家買保險的經驗裡一定會問,為什麼成年人的保費會比小孩子高?
因為成年人生病跟意外的風險比孩子高。
男人死得比女人早又快,所以同年齡男人的壽險比女人貴
但女人長腫瘤與生各種疾病的機率比男人高,所以女人的癌症險跟醫療險比較貴。
(意外跟年齡無關,是用職業類別來計費,危險度高的職業,意外險保費就高)

第二種情況是,基於"收支相等原則",當理賠的金額越來越大時,大家所繳的保費也要一同增加。
所以說,第一代健保的保費計算依據是 "假設"是一年的支出是700億,那大家的保費就是用這個數字出來分攤。
但一年過去了,實際上支出是790億,那大家的保費也要平均提高一點點,才能繼續達成790億元的收支平衡。

這就是為什麼健保或商業保險的費用會漲的原因。

#但這也是健保危機的所在

因為大家依照計算平均繳錢,但有人好幾年不用看醫生;有人每一兩天就要去看不同科別的醫生,然後拿很多健保補助的藥回家吃(不給藥還會生氣),其中有很多是真的慢性病患,但更多是浪費資源(拿很多藥回家當存糧,放過期又丟掉)。

這樣一來,健保支出費用增加,但一說要漲價,大家又罵聲不斷。

政府為了選票跟討好人民,又總是壓著不敢漲健保費 。

(另一個同樣也是保險制度的勞保(勞工保險)也是常常被惡搞,例如拿去救股票 (#救那些賺錢不多繳證交稅,但賠錢卻要政府拿四大護盤基金救市場的王.........化之民。)

這就讓健保、勞保虧損越來越嚴重,陷入大概會在十幾年後破產的窘境。

而這樣的情況下,上述那些(久居國外的)人的行為其實就是"類健保蟑螂"。
因為他們回來復保就是幾千塊,然後可能會用到幾十萬醫療費。
從"收支相等"原則來看,他們就是在變相的佔健保便宜(與你我的便宜)

搞懂之後,就能知道其實健保制度已經從一個保險制度,變成社會福利制度下的保險。

也就是說,大家用低廉的價錢,大量的、濫用的使用這個制度。

就像是花399去吃"吃到飽餐廳",然後吃個八九百回本的行為。

"我有付錢啊,不行嗎?"..........嗯,這就是黃安們的心態。

-------------------------------------------

說到這裡,答案其實就呼之欲出了。

身為"保險制度",只要是付費者,就有權使用。

但全民健保本身已經超越保險制度,成為一個"社會福利",只是它的運作依然在使用保險計算方式來運作,所以它本身虧損不斷不說;遇到那些"類健保蟑螂來使用",又會讓人非常不快。

更何況,那些人一點也不愛台灣(這有點抽象),也不在台灣工作、納稅;在外國夾著尾巴做人,回到國內卻像暴發戶一般的糟蹋別人。

不是去服務業裡面糟蹋服務人員,或是去醫院糟蹋醫生護士(或是 拿著處方籤想拿一堆非常貴的藥.......然後只想花健保的費用);更別說黃安總是在對岸出言糟蹋台灣人,來換取他在那裏的名聲與地位。

所以,不時會傳出醫生直接把病人退掛號或是不想幫他看的事件(雖然,醫生在職業道德上是不能挑病人的),又或是服務業人員抱怨哪個"奧客大聲嗆自己從國外回來"之類的事件發生。

我們能夠理解,一樣米養百樣人,在台灣也有很多這種爛人。何況是國外?

但出去之後自認次等,然後回來後認為台灣人次等,然後言行不檢、出言不遜,這就讓人很受不了了。

說穿了,這次被推動修法的原因不是你回來有沒有出健保費與否,而是不爽讓那種對台灣無甚貢獻的人,回來繳幾千塊又花掉幾萬塊、一面拜外國人又回來踩台灣人、一面吃台灣又一面罵台灣........

再更簡單一點說就是 : 不爽讓那些不知感恩的幽靈人口,任意使用國家資源跟福利......

PS : 但最後還是要饒一句,不能說所有住外國的人都是壞人,但這種事只要牽涉到觀感、引起民怨,就會變成 地圖炮,波及所有同等身分(但不同人格高度)的人。
.
.
.
====
#健保既然已經不純是保險制度了
#就不想給那些不常在國內也沒甚麼貢獻的人白享這種福利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博愛座與殘障車位保障的是弱勢還是道德?


從這則新聞來看,博愛座與殘障車位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道德的枷鎖與倚老賣老的公共設施了。

 相關新聞看這裡 : 正義魔人怒罵停殘障車位 女學生:我有腦癌你看不到

 

今天要談的這件事,其實我沒有答案,就是論論。

博愛座的問題,在近年來引發不少爭議。
在我小的時候,台北是沒有捷運的。只有公車、計程車,還有它們與自用小客車交織而成的交通黑暗期。
當時的小學老師就會教育大家在公車上要“禮讓老弱婦孺”。
但是說這話的時候,老師其實是面對滿課堂的“孺子”,所以老師還會另外補上一句:如果你有能力,就該禮讓。(身為一個每天坐公車來學校的女老師,這種話自然是很有說福利的)

因為我住在眷村旁邊,身邊真的會有很多很多的老人家,所以我們有很多禮讓的機會。而這樣的作法在小時候,是不成問題的。
但過了二三十年後,當初那些教育我們要禮讓老人家的青壯年人,也變成老人家了,所以當他們自覺也該享受這個待遇時,這件事就慢慢歪掉了。

於是,現在可以看到很多五十六十的大媽、阿姨們對著公車捷運上的年輕人破口大罵他們“為何好手好腳的不讓座?有沒有教養?懂不懂得敬老尊賢?”
而且弔詭的是:不管他(她)是不是坐了博愛座,她們都照樣罵。

很奇怪,在“比例上”就真的比較少聽到大叔、老先生做這種事,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很愛“撐”。(沒有要“戰性別”的意思,但大家可以留意下這個狀況)

-----------------------------------------------

這件事其實很弔詭。
但我先說說我去日本的幾次經驗吧。
基本上日本不大流行“讓座”這件事。這個現象的出現大抵上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日本人有個很根深蒂固的想法是「不要麻煩其他人」。
本質上,這是因為獨立跟體貼別人,但也會讓人覺得有點冷漠。(因為會讓他們看起來對很多事都冷眼旁觀,但這就是“自己不麻煩別人,所以人家也不要麻煩我的概念”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日本老人長壽的比例居多。“老的硬朗”是一種自我期許。
所以當他遇到人家讓坐時,他會會有“我還很健康,可以站,不需要你讓坐”的想法。
所以,在日本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常常看到老人家站著,年輕人也不大會讓坐的概念。你硬要讓坐,反而是讓人家覺得很困擾。(但我還是有幾次讓座給真的看起來很老的人的經驗)

我不能說現在的老人常常倚老賣老,但事實上從年輕就覺得“可以倚老賣老”的人,經過二十年後也“變老了”,所以他們也就這麼幹了。

所以在台灣,這件事在接連幾次發生後,開始變了調。

因為「老弱婦孺」的標準開始有不同解讀了。
在今天連一個月都允許請一次生理假的年代,一個經痛超級嚴重到想吐的女生,是否夠資格在人滿為患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坐博愛座?
#我覺得可以
但她們確實是可以看起來很年輕的。這就會引起爭議。

那……發燒被諭令回家休息的?
開完刀幾天後身體還是虛弱的?
牙痛引起神經感染,整個臉腫成麵龜回去醫院覆診的?
整天上了十四個小時課程的上課、輔導課、補習班的學生?
或是下面引述新聞裡的那個有腦癌接受化療的?

這些人的病痛跟苦衷都看不出來,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需要在移動中取得一個可以坐著休息的位置。
但因為外表看不出來,所以真的在面對他人大聲咆嘯質疑自己“沒教養、不敬老尊賢”的情況下,很難舉證自己真的需要。(因為會被人家說是“裝死”)

流弊所至,開始有人認為應該廢除博愛座;甚至有學生在睡覺時用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保護程式寫著:我上了一天課真的很累,如果需要讓坐請叫醒我,不要罵我。

-----------------------------------------------

我們常聽見老話總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總說“世界是毀在那些袖手旁觀的人手上”。

我認為:這是對的。
因為這個世界確實越來越多人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而變得冷漠了。
當我們小時候跌倒了有人扶起來、東西掉了有人幫忙撿,出事了有人幫忙指揮交通跟送醫,而覺得“人情味很溫暖”時;現在的社會卻是連去幫忙都要想想自己會不會被反咬一口、連醫生都說在飛機上看到有人急症瀕死時,不要去救(甚至不要顯露醫生身分),以免最後惹刑責上深(或是被認為見死不救)

我自己本身是有CPR執照的。但這個東西是有期限的,如果你CPR執照過期了,你還去救人,最後人沒有救回來,就等著跑法院吧……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遇到有人在我面前停了呼吸,我是該救還是不救?
畢竟,我很享受舉手之勞幫助人的過程,但我想到我之後可能要一直請假跑法院來證明我自己無罪,而最後可能還會負連帶責任。那我真的會為之卻步。

另一個自身的案例是:大約八九年前,我去板橋上一個紫微斗數的課程。回來途中在一個學校前面發現一個女孩子跌坐在地上,一旁還有機車倒下。
我不忍心視若無睹,所以我停下幫助她了。我幫她判定了患處嚴重程度,幫她連絡友人,但她的朋友到場後的第一句話就衝著我問了一句:『是你撞她的?還是她撞你的?』

好在我當時有先做防護措施,而且那個女的也馬上澄清她是自己摔車的。這才讓事情變得很簡單(她的朋友也當場向我道歉了)
說真的,當我下車救人時,我就做好要跑法院的心理準備了,所以我也做了一些防護措施。

在這個案例裡,她的朋友是好意、我也是好意,那個女的也是好意。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件事有朝向惡意發展的可能。(整個過程說來話長,下次再說)

我一直覺得我救人是對的,再來一次我還是會救。
但問題是,如果我為了救人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時間或刑責),那我是不是見死不救、鐵石心腸、視若無睹會比較好?

我也應該把自己教育成一個“旁人死他的跟我無關”的心態嗎?
我不喜歡自己變成這樣,也不想。

-----------------------------------------------

而當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卻不能否定的是這件事變得很矛盾跟兩難。
因為當我們一方面感嘆人心不古、大家變得冷漠時,是希望有人還是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

但回頭想想,那些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看見“貌似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坐著,一旁老人家卻站著,而破口大罵、出言相激的年輕人、司機,卻也覺得他們是令人反感的正義魔人啊。
(這些行為就不只是老人家了,很多臉書或社會新聞裡,也常看見這種為正義挺身而出,但最後卻開錯槍的人與事。就如同引述新聞裡的那位腦癌患者。)

在這樣的矛盾下,正義感與冷淡、出手與旁觀就會變成一個很衝突的問題與選項。

因為我們一方面希望人情味、正義感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並付諸實現;但是當這種事情太過度,而變成欺壓另一些需要幫助的隱性族群時,我們又希望人人都有透視眼的不要誤殺好人。
但這本身只能是理想,無法被百分百正確的實現。因為我們無法透視別人的苦衷,也無法期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難言之隱。(例如某人剛做完濕頭尖疣的燒除,難道也要在公車上跟大家說自己長菜花,剛電燒完嗎?)

這種矛盾又兩難的事,我沒有確實的答案。
你們說呢?
.
.
.
====
#我沒有標準答案
#你們怎麼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自己在家做也零失敗的--味噌湯泡飯


 

 

本來今天想討論另一部日劇 ,來個連續劇三連發 。
但 ,這樣說不定又一大篇了 。
嗯 ………決定偷懶一下好了 。

天氣這麼冷 ,就作「味噌湯泡飯」吧。

--------------------------

先煮一杯米 ,然後一樣是用冰箱裡的料(魚、豆腐)。
然後因為晚餐就是湯泡飯 ,所以還是需要補上纖維質的 ,所以去買菇。

1.洋蔥切絲後泡水 。並且把昆布剪小段 ,下去一起泡20分鐘 。

2.昆布變胖後 ,開火煮水 。

3.滾到洋蔥變透明後 ,下魚肉 。

4.溫水調味噌醬 ,分次加到略鹹(因為要泡飯 ,還要下豆腐 ,都會稀釋鹹味 ,所以要味道重一點)

5.將精靈菇切小段、杏鮑菇切厚片 ,下去煮 。

6.下豆腐後 ,(進行最後調味)下味淋、米酒(2:1),一匙砂糖 。

7.味道好了以後 ,關火 。抓一小撮柴魚片捏粉碎後下鍋 。

-----------------------------

起來後泡飯囉。

味道方面 ,味噌湯的氣味很足,洋蔥提供甜味、味淋降低味噌鹹味後提轉出鮮甜,再由米酒再度降低鹹味並把鮮甜味提高 。

兩種菇類的味道早就煮進湯裡 ,剩下的就是爽脆的口感;夾著魚肉帶來豐厚的油脂氣味,白飯 就這麼吸哩呼嚕的吃下去了 。

(昆布就是厚海帶 ,其實味道已經全進湯裡面了 。那 ……就是吃進纖維跟膠質囉 。這可是很清理腸道的好東西 。)

#在這種天氣吃的滿身大汗是件幸福的事

由於味噌可以做出比較濃的氣味 ,所以配上冬粉也很讚 。

也很簡單的好料理 ,不試試嗎 ?

.
.
.
====
#老是打幾千字也是很累的
#宵夜文大好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麻醉風暴二 為什麼不好看?(下篇)


另外一個不能不提的角色就是莊凱勛飾演的萬大器。
這個角色基本上是成功的,因為他演到大家都很恨這個角色。
但失敗的是角色設定。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麻醉風暴二 為什麼不好看?(上篇)




不過就是前年,公視播出了《麻醉風暴》。

當時還不怎麼看連續劇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是因為看見侯文詠的臉書貼出了一個關於醫療戲劇的訊息。偶像背書,那自然不得不看了。(雖然當時以為是他繼《白色巨塔》後所寫的新劇本)
這套劇我記得是從第二集中間開始看,但看了半集後便決定往前追回第一集,之後接著看完。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該用什麼角度看待哈洛的實驗才算得宜?

 

 

相關科普文章連結看這裡 : 以「愛」為名的實驗:布媽媽還是鐵絲媽媽?——哈洛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0/31

我很喜歡看科學普及的文章,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但這篇文章很特別,值得探討一下。

而這種文章帶風向帶得很厲害,果然釣出了會說"報應"的人,但是........就兩回事啊。

#請先把轉引的泛科學文章看完_有了點想法再回頭看這篇貼文吧

-----------------------------------------------------

實驗的設計,很多都是會傷害生命的,醫學研究也是如此。

在我們抨擊動物實驗不人道的同時,我們正吃著很多經過動物實驗後才能安心送進嘴裡的藥品跟營養品(你以為黑松X花綠茶的甚麼認證,是怎麼做出來的?)


當醫生救回你的某個重要的親屬時,這個技術肯定犧牲了無數的動物或幾個因此變嚴重或喪生的病患。

(所以更顯得推行國際間都積極推動的「3R」原則是很重要的。3R指的是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及替代(Replace),以減少動物的痛苦、犧牲與增加福祉)

在看這種案例時,其實應該讓 : 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
真的想要混為一談的話,就只能讓沒有犯過錯的人丟出第一塊石頭了。

-----------------------------------------------------

事實上,文章中那個科學家的受苦只能表示當時對這種心理疾病治療的不先進與無知,要扯上"報應"只能說是沉重的無知了。

難道就因為他之前的實驗(在今日的標準下)有爭議,就讓他變成一個在落後錯誤醫療下受害,而不值得同情的病患??
別忘了不過就在一百年前,還在用很激烈的方式"治療"(虐待)同性戀人士(或是認為他們中邪或鬼附身),如果那個人在之前也進行過被爭議的實驗,也表示他活該接受這種虐待囉?

我一向認為"善惡終有報"是一種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惡揚善的價值觀。但長大以後我們都會知道那真的只能是一種期待,而且很該死的...........那通常不會成真。

事實上,"惡有惡報"只是你期待的。但這不一定是對的。
你以後遇到的人生不順遂或病痛,難道就表示在此之前你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所以活該你有此報嗎?

一堆作缺德事的人到現在還是吃香喝辣,還是兒孫滿堂,最後還是能夠善終,又該怎麼理解?

-----------------------------------------------------

說穿了,他不過就是進行了一個當時沒問題,但放在今天有爭議的實驗。
而你今天會覺得這樣的實驗有問題,正表示這段期間在科學倫理跟醫學倫理上進步的軌跡。

這個實驗結果(在心理學、醫學、子女教養等很多方面)確實非常重要,我們沒理由在享受或使用這些實驗結果的同時,還這樣抨擊與否定他。

至於他後來的行為,只是表示他真的非常愛那個人,所以在失去後受到很大的打擊。
在之後又接受了不恰當的錯誤治療,那只能表示在那個時代裡,對精神方面疾病的認知只到那裡,這種對我們來說的"錯誤"其實也正是後來科學進步的結果。

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是不恰當、不必要且不公平的。

一百年前,你的祖父母寫信給遠方的朋友,你會去罵他們為何不用手機傳訊息就好了嗎?會因為這樣笑他們笨嗎?
如果不會,又為何會對這則歷史舊事有這種想法?

而且,同時代的很多精神病患也受過這種不恰當的錯誤醫療行為,他們也是報應嗎??

-----------------------------------------------------

#還是要提那個老案例


說甚麼做壞事會被天打雷劈、生孩子沒屁眼的話,是無肛症孩子的父母或是家裡有人因為雷擊致死的家屬所不能承受的錯誤指控。

愛因斯坦的感情生活很糟糕,但跟他在學術界上的天才與貢獻是兩回事。
你可以針對愛因斯坦的感情價值觀提出抗議跟抨擊,但用這件事來否定他的人生與貢獻,只是自欺而欺不了人。

我無法否認一個人的人格將會決定他的事業高度;但如果說要用一個人的私人領域來否定他在工作上的貢獻,我想也不公允。

或許成龍那句荒唐的話惹怒了全世界的女人,但在工作方面他卻還是那個香港電影文化中的重要指標,還是最成功跨足全世界文化,並將電影事業的領域做出多元文化最成功突破的華人國際明星。

我無意認同他對感情、婚姻、政治的論點,但我無法因此將他工作上的貢獻歸零。就像是我也無法否認柯林頓是美國史上少數能讓財政脫離赤字有積存的總統。

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一碼歸一碼,傑尼龜傑尼,你將會看到比較真實且客觀的世界。
.
.
.
====
#沒必要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黃鬍子小包

 


人家吃 ,妳也吃 。
為何人家吃完還是乾乾淨淨的 ,妳卻變成黃鬍子小包 ??

#還來蹭的老子一褲子都是 !!!

在家自己做也零失敗的--鮮菇蔬菜湯 + 乾拌味噌豬肉烏龍麵

 

今天又是消夜文啊......(菸)

某天看日本節目,聽見了"味噌烏龍麵"這個詞彙,雖然是沒有看到怎麼做,但心裡面卻想著"唉唷,好像有搞頭喔".....................然後一直魂縈夢牽到現在。

傍晚,到廚房看看有甚麼能吃,看到冰箱裡的味噌,又想起這件事。
嗯~就這麼幹了吧!!

於是我決定用廚房裡的殘料為主,再補充一點東西進去。
於是我去全聯買了梅花豬肉片(梅花肉有點筋膜跟脂肪,炒或煮都很棒)跟烏龍麵。

這也是成功率超高的料理,大家也可以試看看。

-----------------------------------------

1、起一鍋熱水,小火慢煮就好。

2、再拿一隻鍋子,裡面放一點點水,接著切四分之一的洋蔥丁,進水裡煮成透明。

3、拿味噌出來調味。先下一大湯匙,攪開來後嚐一下。原則上,以吃起來有點"過鹹"為準。
(因為是要做乾拌麵,烏龍麵又是過熱水的,所以醬汁要煮的濃鹹,才能裹上麵身又不被稀釋)

4、下米酒、味琳(2比1),接著再嚐一嚐。(味道要是過鹹後,稀釋一點、甜一點。愛吃鹹甜的,加點二砂吧)

5、好了以後,把醬汁分別裝進碗裡。然後再起一鍋熱水。

6、把(我)之前冰箱裡面沒煮完的鴻喜菇一根根摘下來煮水,做提味底;然後加入(之前沒吃完的)泡麵乾拌麵的湯包粉做湯。

7、因為湯正滾著,所以把買來的豬肉片一片一片的汆燙後(就像煮火鍋一樣涮一涮就好,不然肉片會太老),丟到剛剛分裝有味噌醬汁的碗裡。這樣也會讓湯裡面有肉味 。

8、還記得步驟一的熱水嗎? 把烏龍麵丟進熱水裡面慢慢攪散,水滾後就能撈起(它本來就是熟的,所以不要煮,會爛),撈起後丟到裝有醬汁的碗裡面。

9、打開柴魚片,在麵裡面、湯裡面都灑一些。

然後就搞定了。

 


 

------------------------------------------

全部充分攪拌後再吃。
口味吃起來,是味噌香、然後偏甜。喜歡味道重一點的,可以加一點日式沙拉的那種酸甜薄醬油,會讓味道更提升、層次更豐富。

吃起來,烏龍麵很Q,梅花豬肉片本身很有咬勁,但在滾上味噌醬汁後,香氣更是提升了很多。

而由於泡麵調味湯包是本來就要丟的東西,所以成本是零元。
鴻喜菇是不知道幾天前沒吃完的,所以大概也是幾塊錢而已吧....

唯一特別花錢買的是梅花肉片74塊(13片吧)、柴魚片23塊、烏龍麵二十幾塊。

所以整體來說,鮮菇蔬菜湯 + 乾拌味噌豬肉烏龍麵,每一份大約就是50塊而已。
作法很簡單,一個雙口爐就能完成(其實順序調整一下,單口爐也能搞定)


 

所以,很推薦給大家試看看。
.
.
.
====
#我知道可能有人真的在等麻醉風暴2.....
#但消夜文也很不錯吧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難忘的第一次啊

 

凡事都會有第一次,第一次都會有點痛(?)
而我今天就碰到了非常特別的第一次------第一次電腦中毒。

家裡有電腦 ,是當年念國貿科的姐姐基於課業需要,所以買了一台。但買了之後,除了他偶爾打作業資料外,都是我在打電動。

當年玩的是金庸群俠傳的單機版(這樣會不會透漏年齡?)
接著,在那個光華商場的全盛時期,我自然常常跑去買電腦軟體回來玩(嘖...無法裝嫩了)

當年還是那個玩遊戲安裝時要進入DOS模式裡面輸入資料夾名稱的年代,於是Install變成我記的爛熟第一個長單字。

當然˙,常灌遊戲就會常刪遊戲,再加上那個時候坊間又常常流行甚麼"刪某某程序後,電腦會變得很快"之類的技巧。

如果你略通程式語言,那確實可以把電腦維持得很好。
如果不是。那誤刪檔案的機率就非常高,萬一刪到執行檔,那電腦就是死給你看。(或是看著WIN95的開機畫面看兩個小時.....)

就像當年我媽常半夜抱著我跑醫院一樣......那時候的我,也常常要抱著電腦主機去跑維修。

只是我的運氣好在一點 : 我玩殘的電腦可沒有中毒過........至少到今天下午為止是這麼一回事。

---------------------------

今天下午,我帶著隨身碟準備去列印兩份文件。
這兩份高達297頁的文件是我準備分別投稿參加年底截止的兩個小說比賽的作品。
我上網查了一下,其實頭份有幾家印刷店可以提供,於是我趁著午餐時騎車去繞了一下。後來有看到一間門開著,但裡面的店很昏暗的一間文具店。

為了省電吧......我這麼想著,然後去吃個午飯才回去。

進店後,裡面真的很昏暗,店裡面的架上大多是空的,想來是生意不好,所以不會補貨。
但厲害的是居然還有在賣那種"卡箝打卡式的月票"的月票夾,以前國小自然課會做實驗用到的磁鐵跟鐵粉的組合包(讓大家觀察兩極的磁力軌跡)
那個組合包根本就是骨董了。紙板泛黃捲曲、上面還寫著售價70,要不是掛在架上,我會以為那是懷舊收藏。

加上還有賣電池,電池的紙盒也已經捲曲且有黃黴斑了.....

我不禁心想 : 那裏面的電池還會有電嗎?

"有人在嗎?",我喊了一聲。

然後一個睡午覺的老太太緩緩起身。
"我要印兩份文件,黑白的,要多少錢?"

"A4的嗎? 一張1.5。",說完後,她走過來打開電腦。

看著她打開電腦,我心裡想 : 可能平常沒甚麼生意,所以關著省電吧。
結果更震驚的還在後面,開機螢幕我正覺得熟悉時,開機畫面顯示著大大的"windows xp".......

事後想想,我真的應該馬上走人的。但老人家都起身開了電腦不是?

接下來更猛的是,她在操作"我的電腦"資料夾時,系統彈出了防毒軟體的提示。
正當我還在想著 : "唷,還有防毒軟體啊~挺OK的啊"

就看見訊息窗顯示的 : "防毒更新檔已經586天沒有更換了..........."
老闆娘應該也看到了.........嗎?

我想是吧,不然她怎麼會記得要關掉。

---------------------------

開始列印後,看著印表機"噗噗噗"的把紙噴出來。
我開始覺得事情好像上軌道了。

在付了297元與收好作品後,我想起了我的隨身碟。
結果,一開始還退不出來....................

"沒事的、沒事的",我這樣安慰著自己。

沒想到回去後,精彩的才要開始。
等我帶著隨身碟想確認比賽的細部資訊。
結果一插進筆電後,那個總是被我認為偷懶不幹事的防毒軟體竟然就開始大幹特幹了起來。

右下角噴出一堆檔案名稱被擋下,我一看 : 那不是就是一些照片檔嗎?
(第一張照片就是那些被防毒軟體擋下來的紀錄,從發生時間就可以知道我的防毒軟體多盡責、戰況有多慘烈)

結果我繼續點開象徵隨身碟的E槽檔案,赫然發現裡面所有的檔案都在,只是全部變成只有2KB的捷徑檔案了(但神奇的是,整個隨身碟還顯示已用掉46%,用掉6GB,想來是中毒後被鎖擋了)。

變成捷徑了~~
變成捷徑了~~
只有2KB~~
只有2KB~~

我頓時腦中一片空白。
趕快確認PC跟NB上的備份檔案還在不在。

只能說我福大命大。
正在創作的作品我都有定時存檔備份成三分(桌機、NB、隨身碟),像這樣貼在臉書上的長文,也都有備份。(掉了也就算了,在回臉書上抓回來就好)

所以我想都沒想,直接把整個隨身碟格式化。

---------------------------

就這樣。
這是我第一次中毒的經驗。
但嚴格來說,是隨身碟中毒,沒有感染電腦。(目前筆電正在更新後大掃描,希望沒事;而且隨身碟全部格式化後,我也才敢插回桌機來再次備份)

只是我很意外的是,病毒這種程式真的很神奇,不過就是這麼插著,打開檔案,就能汙染整個隨身碟,然後瞬間沒收了所有檔案。
我不確定是不是綁架軟體,我想我在裡面的那些文件照片也沒有我的聯絡方式。
就算真聯絡我了,我也會說 : 我沒錢,你就刪掉吧。我已經刪了......

在這裡真的要呼籲大家,檔案跟系統的備份真的很重要。
我平常就有這個不定時的習慣,只是想不到真的救了我一次。

這裡面有幾個經驗要學習 :
1、檔案備份真的很重要。
2、防毒軟體要買正版,也要常更新。
3、太老舊的印刷文具店還是不要去的好。
4、電腦開機很久沒更新的也不要使用。

5、男人也一樣 : 在外面真的不要亂插,免得會把不知名的病菌帶回家裡來害到其它乾淨的裝置......................

.
.
.
====
#所以防毒軟體真的很重要
#對於創作的美術人員或文字工作者來說_備份真的很重要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日劇《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與《職業婦女向前衝》想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不管是戲劇、電影、故事或小說,都有「主題」跟「主旨」的區別。


「主題」講的是劇情、內容、情節;而「主旨」說的是劇情、內容、情節所要表達的意涵。也就是作者要藉由這些事項傳遞出的訊息(大部分的目標是讀者、觀眾)
也就是說,以上這些形式通常都會有一個需要傳達的意義。


如果沒有,就會讓人看了半天不知道這些故事、情節到底在說什麼,而被歸類在“爛片”之列。

當然,有些導演習慣以運鏡、服裝或是場景挑選來營造一種氣氛或畫面;而不再傳遞什麼訊息或意念;所以他們的片或許可以得到知音者的高評價,但另一面也常常被認為是“爛片”。

因為對一般觀眾來說他們看不懂主題(劇情),自然也就無法體會背後的主旨。

---------------------------------

而這些作者要藉劇情傳遞出的訊息,其實也常常是符合國情的。

例如中國特別流行抗日劇,在橫店等著拍抗日戲的演員每天超過4000,光是2012年就用掉30萬人次的臨演,有人一天死過八次。

而美國拍攝的劇情,台港就不一定買單。所以台灣極少看到喪屍、連續殺人之類的題材。

台灣早期的花系列算是開了先驅。三角戀、不倫戀或是代理孕母,這製造了很多話題,而我們也可以從觀眾們的反應與反彈間來看出目前社會的價值觀與集體共識。

但這些共識也正在改變。例如大家一開始對「花系列」裡面的第三者咒罵不斷,飾演顧小春的潘儀君甚至在路上還被人家咒罵與攻擊過;而幾十年後的現在,居然有多數人開始認同“在感情裡,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這句話。

這表示社會認同正在改變。並非是大家都贊成出軌,但大家對出軌這件事的解讀開始不同了。

至少,從在心裡想,轉變成敢講出來。從大家同聲一氣的堅決抵制,變成有聲音也會出來傳達“感情沒有對錯”,甚至是檢討被害者。

這些反應都能觀察一個社會的走向與民心指向。

又例如在韓國引起極大轟動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來台播放時很受歡迎,但卻遠遠不如韓國那樣轟動,原因是甚麼?

因為在男女地位還是相差很多的韓國,有一部電影講述女主角可以當眾毆打男主角、呼巴掌,甚至到處罵路上那些看不過眼的男人(仔細看蠻風三部曲,裡面罵得打的幾乎都是男人),這是一件突破傳統的思維跟幻想。所以它能引起轟動。

但在台灣,大家只注意到女主角很漂亮,劇情還不錯。因為對我們來說,兇悍潑辣的女人早就不是新聞了。我們的女立委會踹門、眷村大媽會拿擀麵棍打老公。
(不相信到靠北男女友系列裡面看看,一堆女孩子滿是髒話的留言,似乎就此就能彰顯她們很有獨立思想與表達能力。就如同國高中生都想用抽煙來證明他們已經是大人了。)

---------------------------------

在日本,許多連續劇的主題都是歷史、忠義、上班族職場、小人物奮鬥、女性堅忍不拔等等,看多了大概也能從正反中體會日本的國風如何。

但今年台灣引進兩套日劇,讓我不得不去注意到裡面所要傳達的訊息,它們分別是《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與這兩天結束的《職業婦女向前衝》。

這兩部片都是以婚姻中另一半外遇為開展,但最後都是可以重歸舊好,只是在我看來,這兩套日劇都是在傳遞一些很不健康的訊息。
.
《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裡面,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是已婚身分,有個極為愛她的老公。但她在第一集就跟國小戀人--有島光軌(鈴木伸之飾演)重逢,幾個小時後就開房間上床了。

這兩人的關係是由同樣也是已婚身分的男方主動勾搭,女方期待且被動的附和而組成。
後來被發現了,雙方婚姻瀕臨破裂。在幾番周折後,雙方結局卻大不同。
.
身為主要引起風波的人,有島光軌在戲中跟老婆鬧得很僵,老婆很不諒解的決心跟他分開,只是有島光軌死纏爛打後,最後雙方破鏡重圓,重組幸福快樂的美滿家庭。

但,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最後卻是兩頭都空。主動勾搭她的有島君在被發現後,馬上捨她而去,翻臉像翻書一樣。而女主角的老公最後也不願意再跟老婆復合。

這套劇其實讓我感到很不解與不爽。(所以現在同樣是波瑠演的片我就真的很不想看.......雖然這樣好像不對)

為什麼主動勾搭的男人,最後如願以償;被動的女人反而就是兩頭都空?

在這裡面,編劇想傳達的想法似乎是:男人出軌可以被原諒,可以再獲得一次機會;但女人出軌就不值得被原諒,最後只能孤獨的接受沒人要的懲罰?

或許有人覺得:因為女主角也想要逃離婚姻,所以最後無法跟老公復合。

但問題是,女主角想逃離是因為她以為外遇對象會跟自己私奔。於是她更害怕那個變得神經質又深愛自己的老公,而想逃離......這才是最後回不去的因子。

而且,跳出來看。改編劇本的結局,最後還是操作在編劇手上,他讓女主角成為這樣的人,是為了要符合他想要呈現的結局;而這樣的結局正是編劇想傳達的意涵。

我本來覺得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這只是一個漫畫改編的戲劇作品,而且用隨機的方式在台灣播放,但另一部日劇的出現,再次提醒了我這件事。

---------------------------------

《職業婦女向前衝》這部由知名日本丑角諧星--渡邊直美所擔綱的日劇,也出現差不多的情節。

要先說在前頭的是,我被這部片的片名給騙了。
這部同樣也是由日本漫畫改編的故事,其原本的書名叫做《カンナさーん!》(發音是“康納桑”), 也就是「神奈小姐」。顧名思義,講的是女主角 河東神奈的故事。

但台灣給它改名為《職業婦女向前衝》就開始讓我有了錯誤期待,我一直以為它是一個講著“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在充滿男性歧視的社會裡奮鬥打拼的故事”。
我還想著:這讓胖胖醜醜卻又無限開朗的渡邊直美飾演,真是好極了。
但看了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努力相夫教子的女人,被老公外遇,然後自己還要努力促使破鏡重圓的故事……”
(而且台灣片商或是電視台真的很愛亂取名字。就像另一部日劇《あさが来た》意思是“阿淺來了”,就被取名為《日本第一女商人》,大家真的覺得有加到分嗎?)

這個故事最一開始,就是她老公在兒子生日那天跟外遇對象泡得很晚,不只讓在家裡設下慶生大餐的老婆空等,還忘了兒子的生日禮物。

接下來便是老公帶著媽媽回家解釋,結果媽媽要媳婦檢討自己、老公又說自己對這份外遇感情是很認真的……(各種渾帳劇情的組成看得我目瞪口呆)
.
然後就是渡邊直美要強忍自己的不滿,來陸續跟前夫的兩任女朋友做好朋友。
並且推掉一個也願意接受自己跟孩子的英俊中年設計師的追求。
接著再忍受前婆婆各種惡意的糟蹋、各種諷刺與逼退她(好讓她放棄孩子)

這一切種種種種…只是為了希望有人能幫她帶小孩,好讓她能努力工作。

喔~說到工作。
#渡邊直美最後的下場是失業,然後去工地打工……

而且在十集裡面要處理三段感情、婆婆的冒犯與惡意等元素,那個“職業婦女向前衝”的元素其實已經消失了。

你就是不斷看她被劈腿、老公交第一個女朋友、婆婆諷刺羞辱她、自己跟老公的女朋友交好、老公交第二個女朋友、婆婆逼她放棄孩子、自己跟老公的第二個女朋友交好………然後工作上的努力打拼變成劇情點綴,最後又失業,只能去工地打工。(覺得這樣有很勵志請舉個手)
.
但更神妙的劇情是:女主角心心念念的想要多賺點錢,然後重新追回前夫,再次結婚,然後全家一起快樂地過生活。

看到這裡,我心裡罵了髒話,你呢?

---------------------------------

或許有人會覺得:女主角就是不希望跟孩子分開,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她可以委屈的接受前夫不斷交女朋友、前婆婆的惡意相向。(而那個不知檢討的婆婆只是愛子心切,所以自己的兒子怎麼做她都能接受,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還是要提醒一句:這些都是編劇編寫的劇情。
重要的是:編劇想藉著這種劇情傳達什麼概念?

委曲求全、以孩子為優先?

但我身邊遇過很多單親媽媽的同輩長輩,可是更有尊嚴的(也更辛苦的)帶著孩子獨立生活,把孩子養大成人。

面對一個惡性劈腿的老公、一個對自己百般不滿意並且話中帶刺、處處刁難的婆婆,委曲求全會比自力更生來的更好?對孩子也更好?
.
還是編劇想表達的是:一個帶著孩子的職業婦女,是不可能在日本社會生存下去,所以只能委屈的嫁回給前夫並且忍受婆婆的繼續糟蹋?

或許她面對這些困境,是想表達樂觀進取;但她能不能用這份樂觀進取來擺脫那個軟爛的前夫、對自己極有敵意(甚至在緊要關頭還想拋棄前媳婦跟孫子)的婆婆,並且帶著孩子開創另一個光明前程?

就算她努力工作到過勞死,這也不失為一個偉大好媽媽的悲劇啊。

---------------------------------

也別急著把一切歸咎於漫畫本身的設定就是如此。

因為很多電視劇都跟原著相差甚遠,最明顯的是侯文詠的《白色巨塔》就跟電視劇的結果差很遠,其它的我也不一一窮舉。

因為最終還是歸因於編劇如何取決?
這份取決也決定了他想傳達的訊息。

---------------------------------

所以,當這兩部日劇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在日本社會中外遇的情節。
然後又以:外遇男人最後都安全收場、重新回到安和樂利的家庭;但女方外遇都會很慘……的方式來收場。

這不禁讓我懷疑是否這就是日本現在社會的寫照?還是大家都期待看見這種走向?

但,這兩部片的收視率都是很慘澹的在10%上下游走,這在日劇收視標準裡算是很糟的均線(超過15%算高,低於10%算糟。建議有日劇上演時,可以先去查一下該日劇的收視率,是另類指標)。

這是否也表示觀眾對這樣的劇情也不買單?

我也知道感情的事沒有對錯、也知道衡量的基準可以有很多種、也知道很多人會為了孩子容忍某些婚姻上的錯誤……

但無論如何,這種劇情走向都讓我覺得很奇葩。

至少像是在影射日本社會對於男人外遇是很可以容忍體諒,或是值得被原諒而再給一次機會的。

那女人呢?就非得是自作孽不可活?
是不是真的這樣,只能看看以後是否還有相同題材的作品,才能慢慢拼湊了。

或許,這就是我一直很愛日劇《東京愛情故事》裡赤名莉香的原因。
至少她敢愛也敢放。愛的濃烈且義無反顧,卻也放的瀟灑乾脆,不帶走一片雲彩。

更別忘了,她是處於將近三十年前,那個更封閉保守、歧視更強的日本社會。這更顯得這個獨立女性的自主有多麼可貴。

那時的編劇以這個角色衝擊了那個正在轉變的日本社會,何以現在的編劇會對出軌這個古老議題有這種設計?

我不懂。
.
.
.
PS : 貼文中所用海報為網路找得。版權為製播的TBS電視網與播放的緯來日本台所有。
====
#下次來講一下東京愛情故事好了
#但是有多少30以下的年輕人看過?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在家自己做也零失敗的--海鮮雙菇白醬燉飯

 

本來想要寫一點關於"麻醉風暴2"的想法,但今天做了個不錯的晚餐所以,決定發消夜文。

這次要做的是..........#海鮮雙菇白醬燉飯

其實作法很簡單。

一杯米、三根杏鮑菇、半包舞菇、一顆馬鈴薯,以及外面買的到的蘑菇濃湯粉包。

-------------------------------------

#作法如下 :
1、一杯米洗乾淨。


2、150cc的水+150cc的牛奶。(湯包是說300的水,但我喜歡奶味重一點)


3、水+米+湯包後,攪勻。(蘑菇濃湯湯包。這不是業配文,所以不透露品牌;但全聯有賣的。
#包子主廚已經開始監工了
湯粉是射出乾燥製成,所以粉很輕。最好先攪拌進水裡面,不然味道會分上下層,不均勻;湯的不均勻也會造成米飯的口味不一致。
)



4、杏鮑菇豎著開四份後,切薄片。(喜歡咬的,也可以切小塊)

5、舞菇手撕成小條。( 而舞菇也有酵素,也可以拿去跟肉一起燉煮,比較容易爛。)


6、馬鈴薯把皮刷乾淨後,連皮切小丁。(馬鈴薯整顆刷乾淨,連皮一起切丁。馬鈴薯皮是很好的纖維質來源。)


7、把所有材料到在一起。(把所有材料倒進去,攪拌一下。#回眸一笑包媚生?)


 

 

 

 

 

 

 

 

 

8、由於不放鹽,所以在上面放蛤蠣提味。(把吐好沙的蛤蠣放在最上面提味,這樣開蚌殼的時候,也容易在最上面被挑起來。)


9、外鍋加一杯水後開始蒸。
10、跳起來後,悶十分鐘,攪勻就可以吃了。( 蚌殼挑起來,把肉挖下去就好。)


11、用飯匙在鍋內全部攪拌均勻後,挖進碗裡面。撒黑胡椒提味就很好吃了,或是加起士絲,灑厚一點進烤箱做焗烤更好。




#只要水的比例正確就一定不會失敗的好吃料理

#點開照片裡面有更詳細的解說
.
.
.
====
#算是超簡單的電鍋料理
#每一口都很入味很有味道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以勿枉勿縱的態度來檢視弓漿蟲對胎兒的影響

 

我目前養兩條狗,黑狗養了十二年
是上網向人領養來的;黃狗則是在七年前向動物之家認養來跟黑狗作伴的。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老家裡有養過貓。
一隻很猛的花貓。

我們叫牠"咪咪",是一隻自來貓。
咪咪非常會抓老鼠,而且會吃掉。
我親眼見過牠叼了一隻大老鼠到椅子下,"卡拉喀拉"的在椅子下就吃起來了。幾分鐘後走開,我低頭看椅子下,只看到地磚上一個手掌大的舔過痕跡,其它甚麼都沒見到。
也就是說,牠連毛帶肉、連骨帶屎把那隻大老鼠吃個精光。
牠在我家的那兩年內,我那個本來老鼠肆虐到不怕人的老家,連老鼠竄動、吱吱叫的聲音都沒聽到過。

咪咪也相當勇猛,非常會攻擊其它動物......
我曾經看過牠撕咬其牠的狗,甚至以"大字形"的方式"掛"在一隻大狗身上。(那爪子直接勾在狗身上,那叫得之淒厲啊......)
所以那兩年內,每條狗都不敢從我家門前經過,所以從附近遠遠繞開。

OK,扯遠了。

-------------------------------------------------

我想說的其實是......如果下定決心要養動物,就要養到底。
領養就表示你要負責牠的人生到最後。
你要搬家、換工作、生小孩,都要把貓狗納入考量。

所以我其實"憎恨"那種為了搬家、結婚、換工作就把動物棄養的人。

這個動畫其實具體的說明了"弓漿蟲"與懷孕之間的關係。

但,有必要把影片的話看完,並且有正確的理解。

關聯少、機率低,不等於沒關聯、不會中。

-------------------------------------------------

#這種知識性影片很好_但看的人也要有概念能分辨其中關鍵_不能盡信

如果看了之後有看懂 ,只能說"機率還是存在" 。

吃貓屎是誇張了點 ,但他也說了 ,跟貓一起睡、親吻牠,這種事還是一堆人做的 。

而且,貓到家裡後 ,不外出 ,只吃罐頭乾糧 ,這很好控制 ,但來你家之前呢 ? 認養的,繁殖場的呢 ?

另一方面 ,會出現在所有恆溫動物身上 ,但只有貓會在糞便中出現卵囊 ,而親手處理接觸 ,那感染機率就比不養的高出許多了 。

畢竟 ,你不吃貓屎 ,但貓會在貓砂裡踩踢接觸或玩砂 ,人處理完貓砂可以馬上洗手 ,但貓弄完貓砂後不會馬上洗澡 。

之後要玩要聞要摸要親 ,或是牠上床桌沙發走踏翻滾 ,也還是有機會把這些東西到處散播 。

只能說 ,沒必要為了懷孕棄養 。因為要中 ,早中了 。

只是機率不高 ,不是不會發生 。(台灣貓隻弓漿蟲的感染率是百分之零點零二,在美國則是20%,所以在台灣是很安全的)

但有養的 ,機率絕對大大高過沒養的 ,至少他們遇到致病源的機率遠遠低過有養的 。

就如同養狗一樣 ,什麼會導致過敏 。以前農家小孩家裡養一堆畜生 ,結果過敏機率還是遠低於現在 。

所以,養貓不會百分之百害你中獎。
而弓漿蟲的傳染途徑也很多,不是只有貓。
但是,如果你養貓,相對機率會高出很多很多很多.......
但可能就是百分之零點零三 VS 百分之一......這樣的比例吧。

不可不知、不可不防,但也不要誤會,不要矯枉過正

#也盡量不要跟貓狗同床_畢竟那是八九個小時的超近距離接觸
.
.
.
====
#要養之前就要考量清楚
#養了就不要棄養
#衛生習慣還是很重要的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從太空人球員的"鳳眼嘲笑"和林書豪的"髒辮事件",來看歧視與被歧視

2017年的世界大賽上,太空人隊球員拉眼角(成鳳眼狀),來嘲笑對方的投手達比修有,引起軒然大波。 


相關新聞連結看這裡 : 在MLB世界大賽搞種族歧視?太空人隊惡質球員遭聯盟禁賽5場

這個新聞讓我想到在不久前,美國NBA的林書豪因為去梳了個黑人辮子頭,而被另一個黑人球員肯楊.馬丁公開砲轟羞辱。


他在直播影片中說 : 『我是否該提醒一下這個男孩姓‘林’,拜託了,停止這些行爲吧,就算你再怎麼弄髒辮,也不是黑人樣子,我知道你想弄成黑人樣子,但是你姓林。』

 

相關新聞連結看這裡 : 亞洲人不能綁「黑人髮辮」?林書豪新髮型挨批引文化爭議 

說出這種話的人,是個黑人。更諷刺的是,他身上還有中文刺青。
也就是說,身為一個黑人,他覺得在身上刺上中文的刺青很酷;但是當他看到一個亞洲人紮了一個黑人的髮型,他卻看不過眼,並出言不遜。

當然後來他在各方砲轟下就道歉了,只是他雖然說自己沒有種族歧視,但他還是不斷說林書豪的髮型很好笑。

----------------------------------------

在這個案例裡,作出"小眼睛"動作歧視道奇投手達比修有(亞洲人)的人,其實也不是美國人,而是古巴人。
古巴人在美國大聯盟是少數,2014年開季時全大聯盟登錄823人,裡面有26.1%(223人)不是美國人,而這裡面只有19個人是古巴人。(也就是說只有2.3%.)
這種比例幾乎可以說是"絕對少數"了。

同年的亞洲人有13人,比例上是1.5%。在比例上也是非常少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則新聞裡說的是那2.3%的人正在歧視那1.5%的人。

這個案例更諷刺的是,作出歧視的人,本身也正是時常備受歧視的族群。
所以這個動作帶給他甚麼優越感?
把對方踩在腳下,可以讓自己顯得高一點??

-----------------------------------------

"種族歧視"這個問題,其實不只在美國;在台灣也很普遍的。
各位以為台灣真的是很具國際觀、很國際化的國家嗎?

我們來聊聊"外勞"這個詞的涵義好了。
其實很簡單,就是指"外籍勞工",也就是指"非本國籍的勞工",這定義很清楚了吧。

所以對我來說,那些從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甚至香港前來台灣教語文科目與工作的外國人,其實也都是外籍勞工(外勞),從國籍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不同。

但為何現在會傳出 : 用"外勞"一詞彙有冒犯的意涵,所以建議用"移工"(國際移工)的情況??
這件事本身其實很可笑,因為有問題的是部分台灣人的歧視心態,而不是名詞。

我想問的是:"國際移工"比"外籍勞工"高級的依據是甚麼?
我想只是因為"國際移工"這個詞彙還沒黑掉吧?

如果在幾十年前,我們就稱他們為"移工",那些歧視的人還是會把這個詞變成歧視性的字眼,然後今天再呼籲大家給他們一個新的詞彙(搞不好新名詞是......外勞?)
而且我也不確定"移工"一詞能清白的撐多少年?

承認吧。台灣人如同多數華人國家一樣都會歧視外國人。
很多人對歐美人另眼相看,甚至是崇拜;但對東南亞或是非白人人種的人卻是充滿各種歧視。
甚至在台灣人裡皮膚黑一點的,都會被笑是外勞。雖然彼此間真的有趣味可言,但這種趣味的根基是甚麼??這顯然不是歧視白種人吧?

所以在台灣,種族歧視的問題縱使沒有提升到危及其他種族安全的地步,但我們也無法說我們真的沒這個問題。

--------------------------------------

而這兩個新聞案例點出了一個很令人費解的情況 :
#搞種族歧視的常常都是所謂的少數種族人士
#搞性別歧視的_也常常都是同性別的人

台灣很流行靠北系列,它們滿足了大家匿名謾罵與編故事、看故事的慾望。
我沒有對任何一個系列按讚發漏過,因為我覺得對那種根本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人、真有此事的匿名貼文來留言討論,是件很奇怪的事。
但我有朋友很喜歡發漏並在上面留言,我也就因此看過了不少則;有時遇到太莫名其妙的案例,也曾說上幾句。

這個系列本來就是讓大家編寫故事、看是非的地方,但下面的留言裡卻也能反映出人性。
在"靠北"系列裡,也能看見說很難聽的話糟蹋女性的,常常就是女人自己。
我就看過某個女的抱怨自己男朋友在得手後(上床)就不理,卻有另一個女網友在下面留言問 : 是不是鮑魚不新鮮?

我以為我看錯了。我當下的想法是 : 所以她自認是新鮮的鮑魚供應商???還是她好的有口皆碑???

又例如,有一個社群媒體叫做"在不瘋狂就等死",裡面的固定成員有一個原住民。
我曾經看過該系列劇組在一個影片裏面模仿日本動物明星-小龐與詹姆士 。有看過的人就會知道那是一隻法國鬥牛犬(詹姆士)與猴子(小龐)的逗趣單元。

但那位原住民在那次的影片裡面扮演的就是猴子小龐的角色。
影片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crazyrightnow/videos/810751885748014/

看了他蹲在地上扮猴子走的幾秒後,我就關掉影片,從此沒再發漏過他們的影片了。

這個社群媒體聽說受到一部分人的歡迎,但他們常常用刻板印象拍攝影片來針對某些族群;再自稱這只是創意作品,別人只是對號入座。這種行為,其實跟前陣子那個罵護理師的人沒甚麼兩樣。

當然,他們根本不欠我這個追蹤用戶,但我想的是 : 人重自重人。

你可以這樣貶低自己(除非是整個劇組壓迫你),但以後可能就無可避免的會遇到被人貶低的場合。
歧視的人無疑是錯的,但自己願意散發出這樣的訊息,恐怕也對不了。

----------------------------------------

同樣的話題延伸來說,就又如同 : 欺壓媳婦的九成都是婆婆。

例如我國小的時候確實聽過我內祖母說過非常糟糕且難聽的話。

台語有句很粗俗的俗諺是 : 女人再能幹,放尿也不會射壁。----這句話,也是我從女性長輩口中聽得的。(顯然這個女性長輩覺得會尿牆壁的人比較厲害.......幾十年後的我,還是搞不懂這種邏輯)

再想想俗語說的"媳婦熬成婆"。
其實指的是 媳婦在忍受總總不平等環境後,終於升級變成那個......可以製造不平等環境的身分。(然後再看看她的媳婦能不能熬過來?)

以前待柔道隊的時候,還在一年級新生時的我也曾被學長玩過,但因為我大哥也是同屆學長,所以我被整的機會算是少很多了。(另一些同學就慘了)
後來我當學長後,我除了偶爾嘴巴上開玩笑嘴一嘴學弟外,沒有對他們做過甚麼體能上或是勞務上的虐待。

原因很簡單,以前不喜歡被學長玩;當了學長就不要玩人家。
但我的同學還是有以前被玩的很慘,後來也把學弟玩的很慘的。

對他來說這是權力與義務,但對我來說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

只是這麼多年看下來,其實一方面也是看習慣了。
另一方面,也很矛盾的很難釐清這其中的情節。

群聚與結黨確實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感與保護,但一體兩面的是這種排外也會造成排擠與歧視。
然而,我們該致力的是怎麼真的"視各種群體為平等",而不是出國被歧視,然後回國再歧視別人。

更不是"外勞"有歧視的意味,所以現在不能用,要改稱"移工";那若干年後如果又有人用"移工"來形容歧視皮膚黑的人或外國人士,我們要如何應付?

再想一個名詞?

天助自助者,人重自重人
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
.
.
====
#會歧視別人的往往也是被歧視的人
#天助自助者_人重自重人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