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沒得獎,怪頒獎方不好?
相關時事新聞看這裡 : 金馬變金雞,台灣電影大潰敗?聽聽他們怎麼說
另一則新聞看這裡 : 金馬變金雞?台片大潰敗
技不如人啊!
有甚麼好說的?
我們辦有獎金的國際路跑比賽,前幾名全都是肯亞人拿走了
在台灣舉辦棒球比賽,台灣有拿過幾次冠軍?
怎麼沒人說話?
奧運比賽,也不是主辦國就是奪牌最多的國家(哪天台灣舉辦奧運,我們不能全拿,立委或鄉民不就又有話說了?)
是中國拿的就不行?
全部香港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拿,會不會好一點?
這是實力考量,還是政治角度的考量?
(我們憑甚麼罵人家"玻璃心"?)
如果真的台灣這次參展的片子實力都很強,那就拿去其他影展報名看看。
如果金熊獎、奧斯卡獎、威尼斯影展或其它各洲各國的影展都能拿獎項,只有金馬獎不拿。那可以說台灣的金馬獎媚外、舔共、自我矮化之類的詆毀。
如果出去報了,連入圍、提名都沒機會。
那是否也該還給金馬獎評委一個"公平的論斷"?
實在不懂這種年經文為何每年都來一次?
怕人家拿,就限定資格,只能讓台灣人或台灣作品參賽啊。
豈不簡單?
何必自己覺得很開放大度,開放所有作品參加;但卻又在事後批評為什麼不是台灣作品拿?
這樣反差下,不就顯得更沒風度?
(是否想過就是很單純的"技不如人"而已?)
為何不檢討是否能培養出強大的人才、扎實的劇本、理想可投入的環境,然後出產幾個厲害的作品。(就像當年的《賽德克·巴萊》可以拿最佳劇情)
最好厲害到全提名、全拿獎,也讓其他落選國家跟作品輸得心服口服,然後說我們"內舉不避親"。
我很感謝"大尾鱸鰻"、"雞排英雄"這樣的系列能夠提升台灣票房,讓包括我之內的人回去戲院看片;也覺得九把刀、"我的少女時代"之類的電影好像很讓大家買單,這都是好事。
如果我們只會追捧這樣的片,而不去關注內容扎實、有意境,又或是各種類型片,還有各種電影人才的養成。
有能力的人只會被往外推,去找能養活自己或實現夢想的地方,即使那可能不是政治正確的地方。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逐夢跟展現才華,比政治正確重要多了。
因為我們的當局,真的不會照顧我們自家的各種人才(體育、文化都是);但我們的人民,又很愛要求人才們要"說出政治正確"的話,做出政治正確的事。
(很多了不起的運動選手為國爭光後,堅持不移籍,但我們給了他甚麼?
當選手時,參加比賽要自理、還要被強迫穿會流血的贊助鞋、受傷要請其他國家的隨隊護理師伸出援手,撐竿跳選手連竿子都要跟人家借。
不當選手了,連要在高中教書都沒機會。要當教練也進不了那些被老人壟斷的各種體育協會。最後只能去養工處、去賣雞排、便當、拉麵。)
要是沒肚量承擔後果,就不要開這個頭。
不要辦了一個國際規格的影展,然後埋怨得獎的都不是台灣人;這只會顯得雞腸鳥肚跟輸不起。
不然就請辦一個只能讓台灣作品參展的影展,保證純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