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看著選手奪牌,卻替他們擔心未來


相關新聞連結看這裡 :三破紀錄!郭婞淳世大運破世界摘金 

 

這次世大運我們有了各種斬獲。
但大家最印象深刻的,可能還是美麗的舉重國手--郭婞淳的金牌吧。
只是看著中華健兒的光輝正璀璨,我卻已經開始擔心了。

依照台灣媒體的慣例,世大運比賽結束後,就會打鐵趁熱的看見她很多代言,看著她用有點生澀的語氣跟僵硬的表情拍廣告...之類的。

然後新聞媒體就會開始採訪她的父母、學校老師、國小老師、鄰居,然後電視新聞會二十四小時不斷重播任何有關她的事情。

即使我們不想知道,也會被迫知道她的前男友是誰或是很私人的事情。

如果沒有,我會感到很訝異。但我不會覺得是媒體進化了,可能是她的故事不夠吸引人、炒作價值不夠,又或是有其他更值得媒體騷擾的可憐選手被相中........
希望不要啦。

---------------------------------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為她的努力跟成就而感動;也為身為她的同胞而驕傲。因為曾經從事過幾年校隊活動的我,能體會這種成就真的得來不易。

但隨著世大運的進行,很多國家的選手也會藉由採訪而上新聞。

在此,我想請大家看的新聞有兩則。

標題 : 三破紀錄!郭婞淳世大運破世界摘金

網址 :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9%E7%A0%B4%E7%B4%80%E9%8C…

標題 : 嘻哈舞者變鐵餅好手 全因貪吃義大利麵

網址 : https://tw.news.yahoo.com/%E5%98%BB%E5%93%88%E8%88%9E%E8%80…

從國籍、人種、體育專長來看兩人天差地遠,顯然這是兩則不相關的新聞。

郭婞淳的部分大家大概都比我清楚了,就不多說。
另一則新聞主要是說,美國女選手原來是舞者,因為受到美食的誘惑,而去參加鐵餅隊的練習,竟意外發現自己有鐵餅天分,於是她轉換跑道成為田賽選手。(今年甚至是全美女子鐵餅季軍得主)

從標題來看,記者顯然是以"獵奇"的觀點來報導這個有趣的奇人異事;但我注意到的,是新聞最後女選手對自己生涯規劃跟期待。

-------------------------------

她是一個對我們而言很特別的人。

她被問到這次參賽目標時,並沒有提到獎牌或個人成績。
對她來說,世大運是提供選手接觸世界各國文化的機會,來台最主要目的是學習台灣文化,並協助提高比賽競爭強度。

她更認為 : 身為運動員,最大的成就是激勵別人展現他們最好的一面。

從這點來看,他們確實是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確實是希望能出國多看看其他文化與國家,或是很享受比賽與尊重自己從事項目的運動精神。

如果拿同樣的問題問我們的選手,一百個裡面可能有九十九個都是希望為"國家奪牌"。

這部分我想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比賽有目標是好事。自己很享受跟想要為國爭光也只是個人看待的角度不同。

但接下來她說的,才是我擔心的。

-------------------------------

訪問中最後一段她說。畢業後希望從事社會企業相關工作,發揮專長,為低收入社區設計產品,她在史丹佛大學也做許多志工服務,推廣運動。

這裡,我想中外就有差別了。

在台灣的選手都是一生懸命的從事自己的運動項目,但這裡的"一生懸命"也是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只會這個所以只能做這個。

一般是國小就會因為天分而被選入該項運動,從此開始拋棄學業(體育班甚至會縮減念書時間,例如只上半天課或是最後兩節不用上)

後來成績好的,就保送上高中、體大,然後當國手。
這是台灣的常態,沒人覺得有問題。

但如果以同樣是體育大國的美國舉例,他們的選手文武雙全的比比皆是。
有多少MLB的職棒選手是念史丹佛等常春藤名校的?
在美國的體育界,某些以校隊出名的大學或是選秀,是不允許學業成績太差的選手參加或入學的(就算成績好到能保送,他們也不能收)。

相對的,在台灣學生時代的體育選手最好的出路是在體院或現在的體大。
但體大只是體育選手的集中營,基本上不管學業也不在乎。(考得上去的體育成績普普,體育成績好的都是靠成績保送的)

而且,能進體大只表示該生在之前的那個層級優秀,在大學後進入的是職業級或是世界級的更高端競賽,那就更是百裡挑一了。

這就導致很多不是頂尖選手的體大學生,後來根本無法靠這個專業營生;再加上體大本來就不是多元學術與專業的養成地,這讓他們只能放棄體育專長,到社會上從頭開始(而且不是從零開始,是從"負"開始)

要是勉強跟體育有關的,不是健身房教練,就是去賣賣體育用品了。

-------------------------------

而討論台美大學體育選手的差異,還有台灣體育學校環境的限制,並不是要說"學歷好,前途就會好"。

而是,有程度以上的學歷,就業會比較有保障;而是,在那樣的環境裡面,你會對自己的出路、未來有更多的思考、想法跟選擇。
而不會只是:打到不能打、打不動了,再走一步是一步。

因為當你又會念書又有體育專長時,就可以做出不同的搭配跟職涯選擇。
但如果一個人只有體育專長,沒有其它學識或技能專長,那只能孤獨的面對體育界淘汰的殘忍現實、媒體的健忘,並且越走越窄。

也正是因為體育選手沒有在訓練過程中學到怎麼航行未來的技能,所以船到橋頭,不會自然直。

或許有人說,選手運動成績這麼好,可以投入體育界繼續培養人才啊。

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天真,要這麼設想,也別忘了幾點 :
一是政府對體育人才的漠視。(因為在政見裡面,體育不會替候選人加分;能加分的是 : 事後致電奪牌選手或是當場跟他合照)

二是台灣的體育圈不大。(這跟第一點是惡性循環的)

三是以前到現在有多少優秀國手? 只要一個上位了,就能幹幾十年。
這段期間內,有多少後起之秀,要面對前輩卡死卡滿的窘境?

(流浪博士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國外拿博士回來找到正職大學缺,就可以一幹二十年,但這二十年來會出多少留洋後流浪的博士?)

看看網協、棒協、羽協等"諸邪",哪個不是老前輩一卡幾十年?
看看現在球隊的總教練或是國家隊總教練,哪一個不是幾十年前的名將?

-------------------------------

今天新聞裡這個美國女選手的體育表現,優秀的有目共睹。
但她所想的可不是一輩子就端著田徑這項運動的飯碗。

憑甚麼?
因為她會的,不只是田徑;她想做的自然也不用非得是田徑。

她可以學自己想學的、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但如果我們的選手從國小到大學都只會舉重、打棒球、踢跆拳道,你要他們怎麼選? 路又怎麼會寬呢?

要知道,在台灣任你是如何優秀的選手,最好的下場無非是在某個大學卡個缺,當個體育系的助理講師,然後等著前輩退休後,自己慢慢往上爬。

但還是那句 : 每年有這麼多優秀的選手為國爭光,不同領域的人又有多少優秀運動員?

所以大學根本沒這麼多缺。
那結果就是一堆優秀選手,再到高中國中去當體育老師,甚至是代課老師。

但大家可能都沒忘記,當自己在國高中時要補課、大考前衝刺時,校方第一個刪除縮減的一定是體育課(讓大家用體育課的時間來讀書或補課)。

既然是這樣,那體育老師又怎麼會受到重視呢?
這一點,體育老師們也知道。
所以,他們也不敢奢求自己被重視,只要能繼續有職缺待就好。
對比他們當年全盛時的運動表現、比賽成績跟人前風光,這又是多諷刺跟唏噓的對比呢?

看著一堆學長姊、學弟妹走到今天的境地,再看著為國奪金、一臉燦笑的郭婞淳,想想看她拿下獎牌的過程,我自己、全國人民跟她一起流下感動淚水的心情。

我真的很擔心這段風光過了、選手生涯結束了,國家會給她甚麼樣的待遇?

雖然以她目前這樣的知名度,很多國立體大會想辦法擠出職缺的,這已經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那其它各位叫不出的運動項目,有更多的優秀奪牌選手,該怎麼辦?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引用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話說 : 別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 ,問問你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

這句話被視為美國愛國主義的最高點。也被很多人拿來使用著。

但當過選手,也看過這麼多選手的下場,其實我想問的是 : 如果權力跟義務是兩相對比的 ,那麼當選手一生懸命的為國爭光後,國家又給了他們甚麼?

-------------------------------

或許又會有人問我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是甚麼?

是的。

我想在郭婞淳最燦爛的時段,開始擔心她跟一干優秀國手的未來了。

#話說郭婞淳最吸引我的是她漂亮的三角肌、二頭肌與堪稱精密的臀腰比......根本完美重現希臘時期雕像的美體曲線。
.
.
.
====
#體育選手付出了黃金的生涯時期
#應該值得更好的出路與對待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