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
相關時事新聞連結看這裡 :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
我認為 :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跟義務,指得是義務教育。
基本的常識知識有就好,能看懂報紙、文章,跟人溝通無礙,一般軟性文章讀起來沒問題;基礎英文懂,加減乘除會應用;科學知識夠處理生活難題就好了。
也認為 : 人人都該有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但那是建立在於想念大學的人要能夠證明自己的資格(學識、經歷、"學力")。
大家高中畢業後學歷均等,但要能證明自己的有"學力",再藉由成績或其他表現來爭取進入大學,並淘汰能力不到的人。
大學學歷才能顯得特別,顯得與義務教育出身的人不同。
(這無關"歧視",而是一種鑑別。就像是用證照來鑑別某人是否有能力當醫生、護士,或是司機、律師。
有人說,讓想念大學的人去念大學,沒甚麼不好啊。
但箇中差異是,想念的人知道去裡面要拿出態度念好,那些去睡覺、交朋友的顯然不是想好好念的人。
而且,我們也不會讓"想當"立委的每個人都當上立委,更不會讓想開車的人都去開車啊,要先證明想開的人有能力開車的吧。)
小時候,辦教育的都是偉大理念的人,受到崇敬。
但現在是兩回事了。
當辦教育變成賺錢手法,那錄取率超過100%(代表供過於求)就是必然的現象(因為必須爭取客戶來源最大化,利潤才能最大化)。
當甚麼牛鬼蛇神都能上大學,那教育素質跟學歷就變成一場鬧劇。
所以高中生跟大學生沒甚麼差別;現在連研究所學生都跟大學生沒甚麼差別了。
研究所教授還要在研究所課程裡面講解高中大學就要知道的概論性知識。
一群人到大學去混吃等死,戀愛、社團學分修滿,鄉民技能點滿,校內外縣市吃喝玩樂景點集滿,出遊照片千百張,但就是沒念好該念的學識。然後畢業後哀哀叫說自己背很重的學貸..............像是社會對不起他們。
看了十年,我想說的是:沒人逼你去念啊!
弄得好像自己很懂事的去辦助學貸款,但進大學後卻去那裏睡覺、吃便當,交男女朋友,然後翹課打工。
(要打工,何必去念大學?既然念了大學,幹嘛還翹課打工?
要賺錢就休學好好賺,要念書就好好念,或是在能顧及學業的情況下,用課餘時間打工,把兩者分開來處理。)
我大學念的晚,出社會十年才有機會回去念書,也是自己貸款念二專、大學,大學六學期拿六次獎學金,校內校刊、校外論文比賽都能拿到獎金,甚至畢業後還旁聽兩年。
看著我上百萬字的筆記,我對得起我大學三年。這個學貸我也還得很爽,因為我不忘初衷的把這件高職以後魂縈夢牽的事完成了。
或許,想辦法讓大學之門變窄,窄到只有60%的應屆畢業生(再加10%出社會後回來進修的人)可以去念,這樣才能保持大學生的素質。
也可能讓30~40%沒有足夠能力念大學的人,可以早點進社會累積技能技術跟履歷,也是技職體系在技能提升上的一個好處。(歐洲很多國家也是這麼辦理的)
不然,一堆研究所唸完已經30歲的人,兵也還沒當,工作經驗沒有,更不要期望他們能有抗壓性、社交能力、責任感等進階社會技能。
這樣的人,到了該成為"社會中堅"的年紀,但行為表現能力還只是個老化症的小屁孩,又怎麼能期待他們成為社會的頂梁柱?
當我們期許孩子是未來主人翁的同時,我們卻又把這些主人翁用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的方式寵成大型垃圾,那就不要對社會的亂象感到奇怪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