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因戲劇而火紅的"驢皮阿膠"





後宮甄嬛傳將"阿膠"這一味中藥捧得火紅,一堆根本沒概念的人也就此知道了"驢皮阿膠"這味藥材。


今天剛好看到一個朋友在臉書上貼相關訊息,既然回了,也就順便貼上來當作一則貼文。(懶病啊...懶病...)

我是還沒有看過甄嬛傳啦。但我知道某些人可能因為這部片,就真的把"阿膠"當作是清朝時期才出現、盛產或是出名的藥材。

阿膠是驢皮膠,從大家最能理解的方式來說,它就是"驢皮凍"(就像是大家吃的豬皮凍或雞腳凍那樣的東西。三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以蛋白質、膠質作為主要成分。)

事實上阿膠也不是清代產地才在山東,阿膠最早出在秦漢時代,(也就是說至少在清代以前的1600年前就在東阿縣成名。)

所以李時珍本草綱目裡就引述南北朝時期的名醫陶弘景說的"出東阿,故名阿膠。"


這表示在南北朝之前,這個東西就很出名,而且以東阿縣的產量質量為標準,甚至最為上品(故名之)。概念上也就像是書法用紙是宣州的品質最好,所以叫做"宣紙"一樣。


(古代頂級的文房四寶分別是端硯、宣紙、徽墨、湖筆,前一個字都是指產地。只是這個標準依照不同時代有不同標準。)


從名字看來,早期"阿膠"這東西基本上沒名字,當地人就是把它稱為"膠",知道可以入藥,只是出產自東阿,便稱為東阿之膠。

但這也是一種品牌區別,你要買這種膠,最好是買東阿產的,大概也就類似哪裡都有好豬腳吃,但吃豬腳還是要吃萬巒的......那種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