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文章在此 : 這名在旅行社上班的網友專業計算「墾丁vs沖繩花費比較表」:白癡才去墾丁玩!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很難想像。
其實我長這麼大了,還沒有去過墾丁。
主要原因是因為家裡住台北,要玩也是近北部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搬出來後,很少一放假就往外跑。
所以莫說是墾丁,很多名勝我也沒去過。
所以要問我"沒去過哪裡",不如問我"去過哪裡"比較好講完。
而除了校外教學那些沒得選的遊樂園外,大致上就只去過日月潭、(騎車上過)陽明山、合歡山、拉拉山、六十石山、台南孔廟、高雄龍虎塔......好像就這樣。
不過最近的新聞裡,因為墾丁業者抱怨遊客極大幅度的減少,開始埋怨政府政策;但後來引起的是一面倒的撻伐。
這件事情其實很懸疑,因為居然找不到幫他們說話的人......
墾丁?
根本沒路過過。
但也真的沒想去過。
雖然念書的時候,總會有同學想要糾,但我真的沒有那種精力從北部一路騎車到南部去......
等到開始有能力規劃遠程旅遊時,我會偏好"有厚度"一點的行程。
這樣似乎有高低之分,但事實上逛夜市、吃路邊攤、沙灘上走路......的這種行程,北台灣,甚至全台灣都有啊。
那墾丁除了非常熱、大型活動總不脫毒品、性濫交的新聞之外,還有甚麼與眾不同、值得一去的理由??
-------------------------------------
在幾次去日本、新加坡、中國的經驗裡,至少前二者都能做出觀光區的市場區隔。
在日本,不同地方的路邊攤也會有不同的東西吃。
不大會看到一種東西到處都有的情況(就像不會到處都吃的到大阪燒、章魚小丸子或蔬菜燒)
但在台灣的夜市裡,每一個都有蚵仔煎、滷肉飯、烤香腸、烤玉米、藥燉排骨、章魚燒、魷魚羹、鹹酥雞,近十年來又多了骰子牛肉、去骨雞腿捲。
之所以重複性會這麼高,正是因為這些東西需要的技術門檻不高。去打工學幾個月就能基本掌握,或是直接去批發現成的東西來賣就好。
(至於設備,則因為普遍性太高,所以如果不想買新的,那到處也都有可以買到二手商品的設備商。)
或許會有人說這些都是夜市必備款,沒這些東西就不是夜市了。
但問題是,如果到處都是這些東西,這個夜市跟那個夜市的差別是什麼?
如果大家都一樣的營業項目,那我們從北部前往南部的夜市的理由又是甚麼?
或是一個國外的觀光客,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來台灣,結果在台北、台中、高雄、台東的夜市都是吃一樣的東西。那我們的地方特色或市場區隔又是甚麼?
-------------------------------------
買東西講求品質 。
我曾在日本狠心咬牙的吃過一回頂級和牛 ,那一頓兩人份 ,就是一萬三千多臺幣 。(就台灣畜牧交易行情 ,這可以買兩頭週齡仔牛)
由於單價高的嚇人 ,我很難說它“物超所值”,但以其牛肉的口味口感、師父的料理手法、餐點的創意與呈現方式 ,都是我當時僅見的優異 。
那絕對是“物有所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若真四方抱怨者所言,一碗冰250塊,一包水果300塊,那這些東西的價值又在哪裡?
是甚麼樣的特質、口味、品種或製程技術讓它們值得六七倍的高價?
如果沒有。
與詐欺何異?
又例如基於環保理由,私家車不能進入日本松本上高地,要換上它們的環保低排放小巴士。這我沒話說。
或是像日本的很多名勝跟博物館,基於安全理由,而不讓人在裡面使用腳架或自拍棒、閃光燈,就是為了不戳傷其他人、佔用別人行動空間與傷害文物。這也OK。
但如果真的如他人所說,自己帶陽傘進去墾丁沙灘會引起裡面的店家反彈跟抵制,原因又是甚麼?怕戳傷別人?
還是自己提供的租用陽傘品質比較好?
如果沒有。
那跟壟斷、強迫有何不同?
#賺觀光客的錢 ,就等於在賺世界的錢 。
但問題是 ,我在日本遇過能講日韓英三種語言的巴士老司機 ,但我們那些觀光客常去的景點裡 ,又有幾個店家能用簡單的英文對話與介紹自己產品 ?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 ,那就不叫跟“世界接軌、行銷台灣” ,只是騙觀光客不懂 ,用人家出遊消費力強的條件,砍人家口袋裡的錢 ,來供店家自己花用 。
在稅賦上、國際推廣上、整體觀感上、景點行銷上的幫助極小 。
反正店家想的是:砍了這一次 ,對方也不會再來 。
那現在人家真的不會再來了 ,豈不是如願以償了 ?
-------------------------------------
我曾經在日本的大阪城外,頂著大太陽吃城旁攤子的拉麵。那拉麵其實不算特別,就是醬油湯、豆芽菜、竹筍干、太陽蛋,就是一般口味的拉麵。不能說特別,甚至稱不上好吃。
但550日圓基本上不是過分的價錢,而且我的眼前就是美輪美奐的大阪城。
#聽懂我想說的嗎?
我想說的是,手上的麵可能沒有很棒;但眼前的古蹟建築維持得很好,光這個景色就物超所值了。
#還沒有掌握到重點嗎?
如果你去台南有名的古蹟安平古堡,坐在外面擺的到處都是的攤販,手裡拿著一盤炸蝦捲、炸餛飩,但是眼裡看著滿地都是的菜渣、小垃圾、不時跑過的蟑螂,還有地面磚上一堆不知道是檳榔還是打翻飲料的色塊。
最後盯著外圍牆上也是一堆色塊,掛著攤販的塑膠袋、寶特瓶、飲料杯子的繽紛景象,你做何感想?
我當時甚麼都不敢想。
為何在日本我都能看到乾乾淨淨的古蹟(就算是復原的古蹟,至少也維持得很好),這表示出他們對古蹟的愛護與尊重,但我們本地的就像是座廢墟,拉條鐵鍊就要收錢?
換做各位 ,會想推薦什麼自己都覺得自豪的台灣景點跟古蹟給準備來台的國外朋友 ?
-------------------------------------
地區商家的品質好,何愁人家不去?
地區商家的品質不好,人家自然往好的地方去。
這就是人家往國外去的原因。
只是喝醉的人永遠說自己沒醉,生意不好不是自己的錯,都怪政府。
這是比較簡單的方式。
但外國人不來,還能怪政策;但像我這樣的本國人不去呢?
沒發現是一種警訊或集體制裁嗎?
更何況,比較的方式有兩個。
價錢相同的看誰品質高;品質相同的看誰價錢低。
現在墾丁的問題是,品質很差、價錢又比人家高。
如果沖繩價錢便宜一點,那價位自然打趴墾丁。
如果沖繩品質比較高(我是沒去過,但從去日本的經驗裡,沖繩很值得期待),那能夠掌握雙邊資訊的人自然會去沖繩而不去墾丁囉。
而且,要留意我上一句說的是 "能掌握雙邊資訊的人"。
也就是說,那些被墾丁商家抱怨大量流失的陸客,其實就是因為資訊不透明或沒得選擇,才去墾丁被當凱子噱。
如果,他們知道東北部也有漂亮的海岸,而且全台灣的夜市都賣差不多的食物,你們還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往相對資源景點少的南部去嗎?
那如果,陸客的行程是低價綁購物團,被帶去的陸客都花大錢進行了不對等的消費,那人家不來,國人又不上當,又能怪誰?
如果,就是要靠著陸客,而陸客不來,在人數上其實有補上陸客缺口的東南亞或日本客也不去,然後店家就撐不下去了。這不也是說明,它們的經營模式有問題,所以才無法吸引掌握更多資訊又或是握有更多決定權的旅客?
那為何不自我檢討經營模式怎麼改會更好?
#只是更可惡的是 : 當政府真的要著手開始整頓的時候,又引起地方商家反彈,說政府在打壓他們的生計;然後害怕流失選票的政府,又開始放鬆放手妥協。
這就是我們為何不斷爛下去的主因。
.
.
.
====
#不是我不愛國
#只是我認為同樣是花錢娛樂放鬆_我會希望花在有價值的地方上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