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保險公司擔任小單位的講師,或是擔任國中生的家教時,我很不喜歡學員們直接回我一句:「我不知道。」
對我來說,這是一句很不負責任的話。
甚至是一種“挑釁”。
因為這裡面秘而未宣的言下之意其實是:「我不想跟你多廢話,你趕快接著講……」
或許可以不用這麼極端,或許它可以代表的善意內容是:「我只想討答案,不想思考。不要賣關子,趕快說吧。」
所以通常我都會深呼吸一口氣之後,盡量平心靜氣的說:「不要說不知道。你想一下,之後瞎猜一個答案都可以。沒有對錯,我也不會罵你,但要告訴我你這樣猜的原因是甚麼。」
----------------------------
我引用的這篇貼文是是業配文。
它就是從書裡面的章節提出幾個點,然後引用一部分的內文,卻有講跟沒講一樣的吊你胃口。目的就是希望你去買那本書來看個究竟。
但我不一定會去買,因為我不知道這剪出來的地方,會不會就是裡面最好看的內容了……
(我喜歡乾脆一點的。就像當初我會買《雜食者的兩難》,就是因為書商直接把裡面第七章全文貼出(118~127)看完之後我覺得很棒,就整本買下來了)
但裡面提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施教者很常遇到的問題---就如同我一開始說的。
我曾經深究這個問題。
我發現簡單的“不知道”其實有很多意義,但幾乎都是負面的。
我之所以會覺得不負責任,是因為生活中會有很多場合遇到這種人用這三個字來推卸責任。
例如我在當美食街小主管時,出了甚麼事讓我回來問,也會常常聽到這三個字。
這個字之所以最常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只要說“不知道”,基本上就沒我的事了。
但弔詭的是,工作場地裡就是這三個人,三個人都說不知道,那還有誰會知道?
如果這不是推卸責任,那甚麼才是?
最後我還要乎花費心思去找出誰是兇手,那只是更浪費時間跟資源而已(所以我就更火)。
----------------------------
另一種很常這樣講的人是學生。
但學生這樣講,原因可能主要是三種。
一種是他真的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被老師問到了,算他倒楣,說不知道,看是要罰站或是趕快放過他去問別人都好。
另一種就是前面說的,他不想動腦筋,只要快點要答案。
這部分其實跟師生的互動比較有關係---可悲的那種關係。
基本上,台灣的學生上課時通常都是「不問、不說」
意思就是:學生們平常不懂也不會問,但叫起來又不說(不答)。
這就不能怪我們只給填鴨教育了,因為鴨子們也習慣被這麼“填法”。
再往回看,從國小開始,每個學期考兩三次大考,就等於每一次都有固定的教學進度,老師只想趕進度,趕快讓學生背進去好考試,就只能壓縮的不斷塞東西。
學生被塞久了,習慣被動的受教,那你再問他們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會習慣性的“不思考”。
反正每個老師都這麼愛講、這麼會講,而且最後一定要講答案。我就回一句「不知道」,好加快進程,讓老師趕快講答案,省的大家浪費時間。
流弊之至,我們的大學生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動腦的,反正交報告就是上網複製貼上的瞎混,考試的時候就是像以前一樣的背……這造就出一群沒有比高中生靈光多少的大學生。(因為共同技能是死背)
然後他們出社會就會問:我是大學學歷,為什麼薪水沒有比高中生多?
#但很奇怪
上課的時候他們都說不知道;但上網的時候,從他們的留言看來,他們又甚麼都知道了……
--------------------------------------
最後一種,就真的叫人覺得惋惜了。
華人都崇尚權威,所以不大會挑戰權威。有名的人、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說的話就是對的。
所以台語中有一句話叫做「小孩子有耳沒嘴」。
這句話反映的是小孩子的地位低,因為小孩子都是不懂事。在這個觀點裡,是不管對錯的;就算小孩子是經過思考的、說出來是對的,那也是錯的。
在此情況下,台灣的父母親就會以“對”的姿態,灌輸小孩子所謂對的知識。
於是小孩子聽就好,不要發言。(有耳沒嘴)
我們姑且不論小孩子確實是因為見聞跟歷練還不到,所以無法總是做出正確的思考、選擇或主張。
但在這樣環境教養出來的孩子,在思維上就會失去彈性。
他不敢大膽假設,也因為對自己沒信心,而失去了小心求證的能力。
反正,在家裡就是閉嘴,讓大人說;在學校就是閉嘴,讓老師說。
但是心裡面總會對所見所謂有質疑或不平之鳴吧?
於是你要讓他說,他又甚麼都說不出來。
所以在網路上才會常常看到一些只說結果,不說原因的留言。
例如會有人留言“廢文”或是“你懂甚麼?”、“你真可悲”之類的言語,我每次看到這種言語心理面總想的是 : 那你何不說說所謂的正確有營養的論點……
既然你覺得人家不懂,那我很好奇你懂的是甚麼,何不說來聽聽……
你可以覺得他很可悲,但我想聽看看你是從甚麼觀點來這麼認為的……
(如果無法證明對方的論點有誤,那自己的這種留言其實又是一則廢留言…也是挺可悲的…)
而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就算這個人出了學校,進了社會,也還是會把「不知道」掛在嘴邊。
但,在社會上這句話就沒這麼好用了。
因為會任用你做為員工的老闆,通常會希望你能獨立的負責一個區塊;但是當老闆對你負責的區塊有所疑問時,你卻會對他說「不知道」??
OK,你知道幾號發薪水,知道今年有幾個連假,但我問你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內容,你卻告訴我「不知道」? 那我該去問誰才能得到答案……
--------------------------------
或許,我們不用想的這麼惡意。
那其實這些說「不知道」的人,只是單純對自己沒有信心罷了。
是的。
很多人在從小的教育裡學到了一件事:如果你說的不是100%正確的正解,那你就閉嘴不要說。
中國古話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這是叫大家集思廣益,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但實際上,大家根本就不在乎那“一得”,只在乎自己會聽到999個錯誤的訊息。
流風之至,你在學校裡被叫起來的人,都不敢發言。
因為怕講出來錯了會被笑。
而在旁邊的同學總是笑得最大聲的。
只是換你把他叫起來問,就又換他閉嘴了。
這形成了一種錯誤的壓力循環。
一種大家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見的循環。
對自己沒信心的人,自然不敢說出想法,不敢想像,不敢討論。
就算看著國王裸體,也不敢像那個孩子一樣大聲說 : 媽媽,國王沒有穿褲子。
所以就算離開學校了,入了社會了。
我還是很常聽到人家對我說「我不知道」,那時候我總會想 : 你是不知道、不想說,還是不想跟我浪費時間,又或是你在推卸責任?
或許,他只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這雖然還是有點可悲,但似乎也挺可憐的。
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也是這種人。
直到一個廣告文案打動了我,促使我做出改變……
如果你永遠只敢挑簡單(有把握)的事做,那你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
進步很簡單。不懂就問、不會就學,跌倒了就爬起來。
不要把自己看的這麼重,因為大家都會跌倒,跌倒沒有高低之分;但處理跌倒的態度會將人分出高低。
可恥的不是你不會,而是你不敢犯錯並從中學習。
.
.
.
.====
#不會不可恥
#可恥的是不敢犯錯並從中學習
====
個人臉書專頁 :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