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女性都該學武保護自己的原因

 

 

每次看到社會新聞中女性受害者,我有時都會想 : 女孩子遇到事情,難道真的只能扮演尖叫的角色嗎?

若是能多運動,是不是可以跑得快一點?
學點防身術,是不是可以保護自己?

但另一方面,又常看到那些對於武術或格鬥相關的奇奇怪怪言論,好像傳統武術都是幾千年來騙了幾千萬人的戲法;只有那種關籠子裡的、站擂台上的,才是能實用的。

但那些人一邊罵傳統武術,是否真的有去學去練那些"實用的"格鬥技術?

如果沒有,那是在罵甚麼意思的?

---------------------------------------

但我們必須要釐清一個觀念。

習武“能不能打”(實用)?
跟武術是不是擂台上“最強的格鬥技術”?

這是兩回事的。

我一直說,武術實用與否是"情境設計問題"。
但這裡的“情境”並不是說找幾個笨蛋弟子在旁邊演猴戲,配合演出。

我指的兩者不同是 : 在一般生活中會遇到的攻擊與挑釁。

或是 : 在格鬥擂台上用最簡單的攻擊模式,進行最有效率的競技比賽。

#看懂其中差異了嗎?

其中差異在於,你在街上遇到隨機攻擊、小偷偷皮包,又或是遇到喝醉酒的、路邊群聚的小混混、偷摸屁股或是意圖性侵害的色狼......

這些人都不會兩手握拳、保護住下顎、彎身縮小攻擊目標,還有用靈活的腳步跟節奏來對你進行"擊倒你"或是"得分"的行為模式。

他們就是想要在最短時間裡面攻擊你、然後得逞(搶錢、侵害或是毆打)

所以他們的攻擊模式是很原始的。
這時候,武術就會很有效果 。
因為它當初的設計就是進行一步(攻擊),或兩步(防守後反擊),或三步(防守後反擊 ,接著制伏),甚至更多重的設計 。

只要習練一段時間,或是熟練技巧,基本上幾招內放倒對手,或至少全身而退的機率非常高。

----------------------------

很多人誤解的地方在於分不清楚是“套招”跟“情景”。
#套招是指:兩個人談好攻守方式 ,讓幾十個動作的對練看來好看又逼真 。

#情景設計是:女孩子遇到持小刀脅迫時 ,先用手上的長柄雨傘撥開小刀的攻擊 ,然後擊落小刀 ,在攻擊對方的要害 ,趁他暫時沒有行動能力時逃跑 。
以這樣的前提 ,作為一個情景來設計一組三四個動作組合起來的小套路 ,並經由反覆練習以熟練到可以真實使用 。
就是武術套路的原理與起源 。

所以,影片裡面的女孩子 ,如果習練得法,那在遇到街頭上的普通犯罪事件,是可以恫嚇、擊退對方並保護自己的。
(因為大多數犯罪都是臨時起意 ,對方很快發現準受害者“不好惹”的時候 ,就會果斷放棄)

但如果遇到訓練有術、體能強大的MMA選手來強暴或搶錢,我也只能脫褲子就範啊......這就不是你學甚麼的問題了。
只是通常會花時間訓練的選手或運動員,我沒聽過任何一個人會主動去做這種犯行的。頂多是酒吧喝酒打架。

---------------------------------

另一方面,上擂台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擂台上的攻擊模式是以效率作為考量。

出拳路徑短、抽手快、起手式少,打了就跑。
這種打法,很少有組合技術,除非一擊得手,就造成對方的撼搖,才會有連續性的攻擊。

但所謂的"連續性"還是符合出拳路徑短、抽手快、起手式少,打了就跑等四個原則。

而擂臺上的擒拿 ,都是雙方抱纏住或是落地了 ,才會發生 。這樣的情況下 ,傳統武術裡所謂的“擒拿”幾乎無效了 。(這是摔角、巴西柔術、桑博的專長)

---------------------------

也就是說,很多武術元素上的技巧在擂台上其實是沒用的。
因為武術套路講求的是連續性(卸勁、擒拿、發勁)、技巧性(發勁多寡、攻擊部位、怎麼摔、怎麼擋、怎麼防)

只要對方出拳路徑短、抽手快、打了就跑,基本上就不用談甚麼卸勁或擒拿。
而在擂台上,就是捱的住打、避開要害、保護下顎跟肋骨,然後伺機反擊。
(擂台上也有卸勁法,拳擊裡面甚至可以用下巴接拳,然後靠頭顱位移、頸椎跟脖子的彈性來卸勁。止不過這通常都是雙方實力差很多的對練,或是真的很有把握的拳手才會用。實力相近的比賽,一個誤判就是KO,基本上就真的實打實了。)

而那些身負門派聲名 ,宣稱自己是練什麼武術出身的人 ,其實上了擂臺 ,還是只能用擂臺的那種模式進行攻防 。

因為擂臺賽在上述演變下 ,已經是最有效率、不囉唆的實踐方式了 。
相對情況下 ,武術的許多元素就會變得被動 。所以想在擂臺上競爭 ,自然會循著這個模式來打(差別只在於還能留下多少傳統武術的元素)

-------------------------------------

#也就是說
擂台跟生活中會用的情境不同,這讓武術在擂台上的用處縮小。

#但這不是指武術很弱、只能自我安慰。
#因為這樣說反而是小看了來擂台賽或MMA(綜合格鬥)了。

畢竟人家也是千億人參與、百年實踐成形,最重要的是參與這些活動的人,也是各種各國武術的習練者。也就是說,這個競技活動裡面是結合了不同國家、不同型態的武術、格鬥技的精華,並在去蕪存菁後留下最有效率的攻擊防守方式。

但是反觀中國武術,早就不再創新了。
不同的只是型態從"實用取向"的傳統拳架,轉向"娛樂、美觀"的競技套路。

#但這也沒辦法,不然沒人要學了。
就連現在很紅的詠春拳,也是李小龍之後拉開傳到國外的序幕,葉問電影強化了國內外的習練風潮。
就連太極拳,也是在鄧小平寫了個"太極拳好"、金庸寫了倚天屠龍記之後,才出現爆炸性的增長。

----------------------------

但要說無法在擂台上得利與發揮的武術是"根本不能打"的花架子,那不是對武術沒有了解,就是只是抱著看鬥雞、鬥狗心態來看熱鬧的外行人。(他們看MMA跟拳擊也是這個心態的)

畢竟,沒有長久習練的中國武術,只是花架子。
但沒有魔鬼訓練後的體能肌力做基礎,甚麼MMA或擂台技術也只是兩個小混混路邊扭打的王八拳。
(我沒看過任何一個退休十年完全不練習的格鬥或跆拳道選手 ,還能做出高難度的複合式動作 ,因為他早已失去做這麼高難度動作的肌耐力)

----------------------------

#看懂了嗎?
關鍵還是在於習練的人有多少熟練度,還有體能、肌力是否有維持在高檔。

下次遇到那些說武術根本不能打的人,你可以解釋 ,也可以輕視後不理會。
但那些擺高姿態、連自己的膝蓋都練壞,卻說自己術高莫用、用內力就會打死人的傳統武術高手,我只能說這些說法是說給繳學費的人聽的。

武術、格鬥都不是騙人的,就像是"努力"永遠是誠實的鏡子。
你花多少時間、練了多少,都是客觀的。
潮水退了,才會知道誰沒穿褲子。
.
.
.
====
#妳可以選擇不當弱者
#選擇學習防身也是選擇健康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從墾丁觀光的沒落來思考全台灣夜市的衰退

 

 

相關新聞文章在此 : 這名在旅行社上班的網友專業計算「墾丁vs沖繩花費比較表」:白癡才去墾丁玩!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很難想像。

其實我長這麼大了,還沒有去過墾丁。
主要原因是因為家裡住台北,要玩也是近北部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搬出來後,很少一放假就往外跑。

所以莫說是墾丁,很多名勝我也沒去過。
所以要問我"沒去過哪裡",不如問我"去過哪裡"比較好講完。
而除了校外教學那些沒得選的遊樂園外,大致上就只去過日月潭、(騎車上過)陽明山、合歡山、拉拉山、六十石山、台南孔廟、高雄龍虎塔......好像就這樣。

不過最近的新聞裡,因為墾丁業者抱怨遊客極大幅度的減少,開始埋怨政府政策;但後來引起的是一面倒的撻伐。
這件事情其實很懸疑,因為居然找不到幫他們說話的人......

墾丁?
根本沒路過過。
但也真的沒想去過。

雖然念書的時候,總會有同學想要糾,但我真的沒有那種精力從北部一路騎車到南部去......
等到開始有能力規劃遠程旅遊時,我會偏好"有厚度"一點的行程。
這樣似乎有高低之分,但事實上逛夜市、吃路邊攤、沙灘上走路......的這種行程,北台灣,甚至全台灣都有啊。

那墾丁除了非常熱、大型活動總不脫毒品、性濫交的新聞之外,還有甚麼與眾不同、值得一去的理由??

-------------------------------------

在幾次去日本、新加坡、中國的經驗裡,至少前二者都能做出觀光區的市場區隔。
在日本,不同地方的路邊攤也會有不同的東西吃。
不大會看到一種東西到處都有的情況(就像不會到處都吃的到大阪燒、章魚小丸子或蔬菜燒)

但在台灣的夜市裡,每一個都有蚵仔煎、滷肉飯、烤香腸、烤玉米、藥燉排骨、章魚燒、魷魚羹、鹹酥雞,近十年來又多了骰子牛肉、去骨雞腿捲。

之所以重複性會這麼高,正是因為這些東西需要的技術門檻不高。去打工學幾個月就能基本掌握,或是直接去批發現成的東西來賣就好。
(至於設備,則因為普遍性太高,所以如果不想買新的,那到處也都有可以買到二手商品的設備商。)

或許會有人說這些都是夜市必備款,沒這些東西就不是夜市了。
但問題是,如果到處都是這些東西,這個夜市跟那個夜市的差別是什麼?
如果大家都一樣的營業項目,那我們從北部前往南部的夜市的理由又是甚麼?

或是一個國外的觀光客,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來台灣,結果在台北、台中、高雄、台東的夜市都是吃一樣的東西。那我們的地方特色或市場區隔又是甚麼?

-------------------------------------

買東西講求品質 。
我曾在日本狠心咬牙的吃過一回頂級和牛 ,那一頓兩人份 ,就是一萬三千多臺幣 。(就台灣畜牧交易行情 ,這可以買兩頭週齡仔牛)
由於單價高的嚇人 ,我很難說它“物超所值”,但以其牛肉的口味口感、師父的料理手法、餐點的創意與呈現方式 ,都是我當時僅見的優異 。
那絕對是“物有所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若真四方抱怨者所言,一碗冰250塊,一包水果300塊,那這些東西的價值又在哪裡?
是甚麼樣的特質、口味、品種或製程技術讓它們值得六七倍的高價?
如果沒有。
與詐欺何異?

又例如基於環保理由,私家車不能進入日本松本上高地,要換上它們的環保低排放小巴士。這我沒話說。

或是像日本的很多名勝跟博物館,基於安全理由,而不讓人在裡面使用腳架或自拍棒、閃光燈,就是為了不戳傷其他人、佔用別人行動空間與傷害文物。這也OK。

但如果真的如他人所說,自己帶陽傘進去墾丁沙灘會引起裡面的店家反彈跟抵制,原因又是甚麼?怕戳傷別人?
還是自己提供的租用陽傘品質比較好?
如果沒有。
那跟壟斷、強迫有何不同?

#賺觀光客的錢 ,就等於在賺世界的錢 。
但問題是 ,我在日本遇過能講日韓英三種語言的巴士老司機 ,但我們那些觀光客常去的景點裡 ,又有幾個店家能用簡單的英文對話與介紹自己產品 ?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 ,那就不叫跟“世界接軌、行銷台灣” ,只是騙觀光客不懂 ,用人家出遊消費力強的條件,砍人家口袋裡的錢 ,來供店家自己花用 。

在稅賦上、國際推廣上、整體觀感上、景點行銷上的幫助極小 。

反正店家想的是:砍了這一次 ,對方也不會再來 。
那現在人家真的不會再來了 ,豈不是如願以償了 ?

-------------------------------------

我曾經在日本的大阪城外,頂著大太陽吃城旁攤子的拉麵。那拉麵其實不算特別,就是醬油湯、豆芽菜、竹筍干、太陽蛋,就是一般口味的拉麵。不能說特別,甚至稱不上好吃。

但550日圓基本上不是過分的價錢,而且我的眼前就是美輪美奐的大阪城。
#聽懂我想說的嗎?
我想說的是,手上的麵可能沒有很棒;但眼前的古蹟建築維持得很好,光這個景色就物超所值了。

#還沒有掌握到重點嗎?
如果你去台南有名的古蹟安平古堡,坐在外面擺的到處都是的攤販,手裡拿著一盤炸蝦捲、炸餛飩,但是眼裡看著滿地都是的菜渣、小垃圾、不時跑過的蟑螂,還有地面磚上一堆不知道是檳榔還是打翻飲料的色塊。

最後盯著外圍牆上也是一堆色塊,掛著攤販的塑膠袋、寶特瓶、飲料杯子的繽紛景象,你做何感想?

我當時甚麼都不敢想。

為何在日本我都能看到乾乾淨淨的古蹟(就算是復原的古蹟,至少也維持得很好),這表示出他們對古蹟的愛護與尊重,但我們本地的就像是座廢墟,拉條鐵鍊就要收錢?

換做各位 ,會想推薦什麼自己都覺得自豪的台灣景點跟古蹟給準備來台的國外朋友 ?

-------------------------------------

#接下來就是邏輯問題了

地區商家的品質好,何愁人家不去?
地區商家的品質不好,人家自然往好的地方去。
這就是人家往國外去的原因。

只是喝醉的人永遠說自己沒醉,生意不好不是自己的錯,都怪政府。
這是比較簡單的方式。

但外國人不來,還能怪政策;但像我這樣的本國人不去呢?
沒發現是一種警訊或集體制裁嗎?

更何況,比較的方式有兩個。
價錢相同的看誰品質高;品質相同的看誰價錢低。

現在墾丁的問題是,品質很差、價錢又比人家高。
如果沖繩價錢便宜一點,那價位自然打趴墾丁。
如果沖繩品質比較高(我是沒去過,但從去日本的經驗裡,沖繩很值得期待),那能夠掌握雙邊資訊的人自然會去沖繩而不去墾丁囉。

而且,要留意我上一句說的是 "能掌握雙邊資訊的人"。
也就是說,那些被墾丁商家抱怨大量流失的陸客,其實就是因為資訊不透明或沒得選擇,才去墾丁被當凱子噱。

如果,他們知道東北部也有漂亮的海岸,而且全台灣的夜市都賣差不多的食物,你們還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往相對資源景點少的南部去嗎?

那如果,陸客的行程是低價綁購物團,被帶去的陸客都花大錢進行了不對等的消費,那人家不來,國人又不上當,又能怪誰?

如果,就是要靠著陸客,而陸客不來,在人數上其實有補上陸客缺口的東南亞或日本客也不去,然後店家就撐不下去了。這不也是說明,它們的經營模式有問題,所以才無法吸引掌握更多資訊又或是握有更多決定權的旅客?
那為何不自我檢討經營模式怎麼改會更好?

#只是更可惡的是 : 當政府真的要著手開始整頓的時候,又引起地方商家反彈,說政府在打壓他們的生計;然後害怕流失選票的政府,又開始放鬆放手妥協。

這就是我們為何不斷爛下去的主因。
.
.
.
====
#不是我不愛國
#只是我認為同樣是花錢娛樂放鬆_我會希望花在有價值的地方上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從電影《老媽我最大》,思考晚年生活的經營

 

 

老媽我最大》(The Meddler),是一部很小品的電影。
是某一天下午,我一邊修改準備投稿碰運氣的作品,一邊看完的電影。

裡面的演員,我只認識女主角-蘇珊莎蘭登,還有他的黃昏戀對象-JK西蒙斯。而他很有韻味的女兒蘿絲拜恩,聽說是演過《X戰警-天啟》,但我沒看過那部片,所以......咳恩。

其實這部片,很不好萊塢。
它節奏慢,也不緊湊;雖然被歸類為是幽默喜劇,但幾乎沒甚麼點是可笑的。(只是如果有跟隨著劇情走,那確實有一段是讓人又哭又笑的)

但我還是把它看完了,並且給它不錯的評價。
因為它的主題很有意義。

上網找找,會對它寫影評或心得的人不多。
而且大多是把注意點放在“多陪伴老人家”、“子欲養而親不待”之類的......皮相之言。

對我來說,這種評論就像是一張畫著鮮明圖案的宣紙,表面上一看就能理解;但我們必須把手指頭沾溼了,捅破這一層紙,才能看得更真切一點。

--------------------------------

劇情不難。
一個死了丈夫的遺孀,繼承了丈夫的遺產。
沒有太多興趣嗜好的她除了像一般老人家一樣逛逛街、買買東西外,便是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獨生女兒身上。

女兒的工作、失戀,甚至是生活都得到她的高度關注,這讓女兒很有壓力。所以女兒同意了赴紐約的工作,做為逃避。

而在女兒不在的期間,她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她去醫院做義工、認識新朋友,拿錢出來失學的非裔青年重返校園,也幫助女同性戀伴侶進行正式且隆重的婚禮,並在她們外出時幫忙照顧領養女兒。

甚至是認識新的朋友,展開黃昏之戀。

---------------------------------

看起來,上述的那些影評沒有錯寫啊。
是的。一部片怎麼看確實見仁見智,但我想應該還可以有其他角度。

如同我連結的那一篇貼文所疑問的 : 為什麼"一個年輕人"行動被視為獨立,同樣的事換做"一個老人"來做就會很可憐?

片中的女主角,一把年紀了,把心思都繫在獨生女身上,就比較不可憐嗎?

剛好相反的是,這種模式對她跟她女兒都很可憐。
畢竟,人不該總是為自己而活,那自私的可悲;但只是為了別人而活,那何嘗不是另一種可悲的型態?

----------------------------------

片中有另一段值得討論的情節。
當心理諮詢師得知女主角拿錢出來幫助失學青年重返校園,與幫助女同性戀伴侶進行婚禮時,判斷女主角是因為 : 拿到亡夫的錢而愧疚,也想要利用金錢得到別人的注意,並藉此將別人留在自己的生活裡,好用來轉移喪夫之痛與對女兒的關懷。

說實在的,這是一種基於專業的考量。
但這不啻也是一種出於專業的傲慢。

至少對我來說,一個人只要心智正常、沒有受到欺瞞詐騙,那她想怎麼利用她的錢財幫助,甚至贈與給任何人,那都是人家的事。
這種牽涉價值觀的行為,旁人可以自己在心裡這樣想,但卻沒有權力給她扣上"有毛病、有問題"這樣的帽子。

----------------------------------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人年輕時就能妥善處理自己的生活、嗜好、健康、工作、社交是一種獨立與成熟的行為。那為何同樣的行為出現在一個老人家身上,就會有不同評價了?

這件事很有趣。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例子來對比一下。

高中時,班上總有人會是上一個年次的。
他們總是能在高中結束前做一些成年人才能做的事,例如考到駕照騎車,或是拿身分證去看限制級的電影。某一天,她告訴大家他自己去看某某強片,我們總是羨慕得要命。

出社會了,大家都交男女朋友。
他告訴朋友 : 嘿,我自己去看了某場電影。
開始會有人說 : 幹嘛不找男女朋友去?

再過一陣子,大家都結婚了。
他說他自己去看了某場電影,便有朋友會說 : 不會吧,都快三十了,還一個人去看電影。不會這麼可憐吧?

這樣的評價,在四十、五十、六十,都會隨之改變。
等到哪一天,看到一個七十歲老人家自己排隊去買蜘蛛人電影票而沒有帶著自己的孫子時,旁人可能會說 : 真假?這個年紀來看蜘蛛人??

但或許,那個人只是從小到老都喜歡並享受著一個人看電影的時光。

就如同大部分的人會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嗜好,這個嗜好也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得不適宜再進行了(例如四十歲了還扮美少女戰士,這或許不大符合社會對每個個體的期待......)

但,如果沒有造成對他人的損失,又能讓自己感到放鬆與快樂,又何須在意他人的眼光?

----------------------------------

而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學習心得還在三點 :

一是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寄託與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被需要,這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必須要從別人的認同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或價值感,這就有些可悲了。

二是要學習跟自己獨處,並在獨處中得到平靜。
無論願意與否,我們這輩子單獨一人的時間,絕對會多過於群聚的時間。如果我們無法學會跟自己獨處,並在其中得到平靜或樂趣;反而是要在娛樂或群體中才能得到刺激與快樂。
那在刺激結束、回到獨處時,我們會感受到寂寞加倍的反噬。

雖然人是群體動物,要記得的是: 人生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要一個人面對,學會"面對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這決定了你生活與心靈的品質好壞。

三是給自己找個嗜好吧。
找個自己會覺得有趣,而能因此長久進行的習慣吧。
下棋、踏青、運動、繪畫、看書、練拳、學跳舞甚麼都好。


但看電視並不是"嗜好",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電視只是一種在不用工作時,身體也不需要活動就能被動的得到感官刺激的休閒。但它不會提高知識與智能,或是增強體力或健康。(別以為看益智節目會增加見聞,看個十集之後,就會因為內容混淆而甚麼都記不得了。)

如果在年輕時,就已經習慣在沒有工作的時間都癱軟在沙發或床上無所事事的話;那麼在退休後,也不可能搖身一變,成為那個學習、運動、積極服務、經營自己的人。
真的這樣,就只能三宅餘生了(宅在家裡、宅在醫院裡、宅在養老機構裡)。而自己也是甚麼都不能吃(慢性病),只能吃藥了。

----------------------------------

最後心得:

#不要隨便同情其他老人家。因為大家不能保證自己到他這個年紀時,還能獨立自主的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如果現在沒有任何運動習慣或長久進行的嗜好,那我會建議先從自己開始同情起比較實在。

#如果身邊有已屆退休年紀,但依然耳聰目明能四處活動的人,請佩服。因為這位老人家將會是值得學習的對象。至少他的身體狀況沒有輸給現在時下很多的年輕人。

#如果電視有重播這部片,不妨停下來看看。
但不要期望它會有多刺激,這是一部值得用心體會的小品電影。

 

延伸閱讀的好文章 : 為何「一個老人」很可憐,而「一個年輕人」卻被讚美是自由?
.
.
.
====
#孤獨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無法與孤獨共處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從謝祖武的影片來思考BOT與態度



 

這則短片截自今天為止,被分享了七八千次。


你看過了嗎?
 

沒有的話,先看看吧。

整體來說,這點出了我們國內建設工程、政府廠商中的許多弊病。

在電影-海角七號裡,飾演恆春鎮代會主席的馬如龍有一段很有趣的台詞 : 「飯店也BOT,山也要BOT,現在連海也要BOT!」,傳神的表達了大家對這個行政建設模式的不滿意。

所以對很多了解的人,這則短片或許能引起一點反省;不了解的人也可以藉此看看我們身邊其實會常常看見的公共政策。

---------------------------------------

影片中最值得注意、最令人容易理解,但也最引起爭議的點在於"買早餐"這個比喻。

早餐這個比喻看起來似是而非。
因為買早餐的錢是自己的,自己覺得好就好。
但政府招標花的是所有人的錢,所以不能是官或商覺得好就好。

只是再把話拉回來談。
這個比喻的核心在於 : 只要東西的品質有做好,你能賺多少錢是你的本事,這不是需要被干涉的事情。
如果對方能在合理價格裡得到最大利益,又能做出品質,那廠商也會願意多接標案,讓自己多賺錢。

只是問題在於,價格部分怎麼才合理?
最低標價只是符合了判定簡單的模式,但一個符合最低價格跟標準的豆腐渣工程,可能讓整個預算減少了三十億的預算,但卻導致幾百億的設施不堪使用的結果。

但不用最低標價制度,依照台灣人的個性,只怕中間又有一堆舞弊的空間。

#想問問德國日本是怎麼處理的

 
但實際上,把其他國家的優良規範搬來台灣,也是無用的。

畢竟,做這種事情要的是完整的法規依據,但最基本的前提還是在於榮譽感。
一個無恥的人,總能在完整的法規中找出空子鑚。

這是台灣現況最大的弊病。

但更奇怪的是......


#台灣人總是視奸巧的人為偶像

-------------------------------------

另一個值得談一下的是,很多人認為他在裡面的強勢態度很不尊重人,很過分。

我也這麼覺得。
但實際上,尊重歸尊重、專業歸專業。
如果你要把兩者混為一談,對方請他阿嬤出來,你不就都要買單了?

在專業與生意的談判中,就事論事就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而這個尊重是基於你對你的老闆、主管、股東、投資人,或是國庫裡的公帑與人民的期待。

相較之下,矯情的、口語間的私人禮節,就不那麼重要了。
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就好。

畢竟,去看醫生,醫生就是就事論事的談論病情。

例如 感染尖頭濕疣可能就是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是使用不清潔的便器;但如果是發生在喉嚨,那就只能是病患對帶原者進行沒有安全措施的口交行為,而不會是對方去舔不乾淨的便器。
在這裡面,醫生不需要用讓你很舒服的語法來迂迴。只要就事論事就好。

除非他說 : 你就是愛在外面亂搞......這才涉及有貶低價值的貶義論述。

而在生意的領域裡,除非這門生意就是靠交情博來的。
不然,我也不希望對方拿我的納稅錢去談禮節、交朋友;就事論事的達到雙贏,並實事求是的揭穿虛假或詐欺就是盡到自己的職責了。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業者。面臨對方所提出的不公平要求,或是擺明會造成公司實際上與信譽上的損失,我想也不需要對來人太客氣了。

而且重點是 : 電影裡演的、或是實際上生活發生的,是金錢間的鬥智跟角力,在這裡談"禮貌"是否劃錯重點了??

.
.
.
.====
#我心目中最帥的趙雲就是謝祖武了
#還在想今天的貼文要發甚麼,就看見這個好題材了。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關於超人系列電影與一個承諾

 

之前我不大看DC的作品,因為他們的英雄角色都太純粹。相較起來,漫威的劇本比較人性化跟豐富,每個英雄都有矛盾跟各種弱點。(但這純粹是個人喜好)

尤其是超人系列。


我知道超人粉很多,但是我反而覺得超人系列是最無趣的系列之一。因為他太強,只有一個弱點,所以一直以來的超人電影都是圍繞著這個弱點在打轉,沒甚麼新意;整個系列好像只剩下扮演超人的人有多帥而已。

但這個問題直到亨利卡維爾扮演的超人版本出現後,才讓我改觀。


畢竟,鋼鐵英雄裡面的他將超人詮釋得更人性化了。


身為身材最好的超人,他也將歷來最弱的感情戲提升了很多,使得整個電影裡面的親情表演顯得很搶眼。(當然,後半段又犯了一樣的毛病,所以我通常只看前半部)

這個系列裡面的超人服裝也跟以前完全不同。


暗色系的設定,讓整個超人服飾變得更堅定;而穿它的卡維爾用自己個性的下巴跟五官,還有過人的體格完美撐起了這件衣服。

也因為這個原因,再買這個系列的緊身衣時,我沒有懸念的挑了超人款式的。
這種衣服買起來不便宜 ;但買是一回事 ,敢不敢穿是另一回事。
穿上身了 ,撐不撐的起來 ,又是另一回事 。

就像是女人買漂亮洋裝一樣 ,想一直穿的上身 ,就要維持住身材 。
這也是一個提醒自己記得維持起居作息的方式 。
(如果是一個肉桶子,把它穿成黑色汽油桶,那真的可能只是單純的粉絲而已)

但對我來說 ,維持體態跟運動習慣 ,還有另一個深層的意義 。

二十年前 ,我到永和給張瑞章老師看傷 。
張老師是我大哥在念國小時的柔道教練,我大哥對他非常崇敬。後來另有高就的張老師,到其他國中去任教,也另外研習了傷科醫治,自己開了個小小的醫療所,除了給一般知道門路的鄰居醫傷看診,主要也救治以前自己的柔道學生們。
國中以後,我也練了柔道,自然也有一堆傷,張老師愛屋及烏的也替我治傷,也一樣給我很低的收費。也因為我比較相信熟識的店家、廠商或是專業人員,所以我有了傷,就會騎去永和請他醫治。

當時還是瘦皮小鬼的我 ,因為練柔道 ,練(瘦)出了六塊腹肌 。

當時 ,我打赤膊給肩膀做完電療後 ,小秀了一下腹肌 。

張老師啼笑皆非的對我說:「哼哼 ,等你40歲了 ,還是這種身材再來找我現 。」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我還是很努力的維持運動習慣 ,努力Hold住體態 。

雖然已經是幾十年的習慣了 ,但每每想偷懶時 ,還是會想到這句話 。

轉眼間 ,我距離這個數字也不遠了 。
但在幾年前便先一步棄世而去的張老師卻再也看不到了 。

每次想起這個才華橫溢的好人 ,我總是覺得很惋惜跟懷念 。

我不知道還能Hold住這樣的體態幾年 ?
但我想 …………就這麼盡量維持吧 。

至少過了四十 ,我會覺得我還了一個願 ……

但...就是努力Hold住了。
畢竟這種衣服真的很貴的。
.
.
.
.====
#不想停吃就不能停練
#懷念善良且才華洋溢的張老師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別說不知道

以前在保險公司擔任小單位的講師,或是擔任國中生的家教時,我很不喜歡學員們直接回我一句:「我不知道。
對我來說,這是一句很不負責任的話。
甚至是一種“挑釁”。
因為這裡面秘而未宣的言下之意其實是:「我不想跟你多廢話,你趕快接著講……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職場面試與通知的生態

我沒有在看本土劇,但今天看見了一則貼文,讓我想起一個前幾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謬論。

很有聊一聊的價值。 

 #在聊之前先說個小故事。 

 有個女性朋友,一天哭哭啼啼的說男朋友拋棄自己了。 

男方我認識,所以我也去問一下。 

他告訴我一個很像很有道理的回答 : 我知道我跟她交往不會長久,她這麼漂亮,總有一天也會被追走;到時候我不就變成幫人家養老婆的了? 所以,在她拋棄我之前,我就先拋棄她。這剛好而已啦。 

聽到這裡,大家怎麼想? 

我先說說我怎麼想好了 : 我想罵髒話。 

 #說正題 

《甘味人生》的演員「謝承均」,在臉書PO文說他最近為了招募人手,在某天親自打給五個人約面試,約了時間地點並請對方帶履歷表。 

到了約定的時間,只有一位到(還是空手來,沒帶履歷表),其他四位沒任何消息的人間蒸發。 

這件事被揭露出來後,毫無意外的又有人談論那個之前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問題 : 那公司不錄取你,會打電話通知你嗎? 

這個問題甚至被延伸為 : 公司不錄取你都不會通知你,那你不告知就不去面試,也只是剛好而已啦。 

這是前幾年被熱烈討論過的問題,但我完全不知道這個邏輯的道理是甚麼? ! 

#爽約本身就是一個很糟糕的行為 

我不懂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可以用另外一個事件來平衡或相提並論。 

難道是"一起比爛"的概念?

 #而更多的邏輯謬誤是: 你根本沒去面試 ,何來人家不聘僱你的結果 ? 

說穿了 ,只是用一個沒發生的莫須有推斷 ,來企圖幫自己不負責任的劣行開脫與合理化 。 

有這種想法的人 ,實在很難期待他對交付的工作能有多負責任;而這種思維竟然能引起共鳴 ,工作風氣也實在令人擔憂 。 

---------------------------------------------- 

我有過很多求職經驗。 

在我的經驗裡,我都會直接在面試時問對方 : 我錄取了嗎? (又或是)我甚麼時候可以得到通知? 

然後我會記下來,並且在對方指定的時間內(去電或上網)確認。 

因為我既然去面試了,就真的想要這份工作;而我表現出來的在意,也會成為對方的評審標準之一。 

同樣的,我也有被拒絕或是不通知的經驗。

我也想過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做。 可能是違反法規的原因。(性別、星座、胖瘦、美醜) 或是單純不投緣或是看我的臉不爽。 

當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一旦跟你講了,又會有人玻璃心上網討拍說自己長得醜或胖也犯法嗎? 

#我還曾經去一個健身房應徵健身教練。 

後來沒通知我,我也沒打去問。 因為那是間純女性健身房,所以不會用男教練,但這涉及法律上的性別平等原則。 

那為何我還要去投履歷,因為我以為專業能力可以超越這件事。(但顯然我是太理想化了點) 所以我也不用指望對方會回覆我。 

因為只要他敢在電話裏面對其他求職者說 : 對不起,我們不用男教練。它就紅了........

 ---------------------------------------------- 

也時有耳聞某人抱怨,自己的履歷符合公司的每一個條件,為何公司不錄取我。 

坦白說,這問題天(ㄩˊ)真(ㄔㄨㄣˇ)的讓人無法回答。

 我也想問那些拋棄我的女朋友為什麼不要我,但我認為我無法接受"沒甚麼,我就是不喜歡你"...之類不具體的原因。 

面試其實就像談戀愛,或是買東西等無數挑選的生活經驗一樣。 人家只要告知答案就好,沒必要交代原因。 

兩個人無法在一起,是沒緣分。 就如同因為公司找不到心儀的人才,也如同自己不被公司所聘用,其實也是沒緣分。 (跟談感情一樣)不需要理由。 而且若是自己在意這段感情的話,那自然要主動去確認。

確認現在是否交往了?或是真的要分手了嗎?

 #那為何一份能給你薪水的工作卻得不到你的主動關切?

 ---------------------------------------------- 

 但另一方面,你認真準備後去面試,人家給你通知過分嗎? 其實不過分。 

但我真的相信,資方不是覺得這樣做沒問題;而是沒必要浪費時間金錢做這件事。

因為雖然人家也是求才,也是希望可以有人來擔當職務,但這牽涉到成本問題。所以他們只能關注那些他們想要的人才(通知錄取者),而不是去照顧所有來面試的人。 

要是覺得資方這樣做很可惡的人。,也可以試著舉辦一個獎金很高的比賽(只取一個名額也行),之後去試看看解釋給其他落榜的人,說明他們落榜的原因......就能知道會花費多少時間、資源。 

(而最後自己也將會成為那個可惡的人......就是只通知那個被錄取的人,而不是其他上千個同樣來面試的人) 。

很多面試(甄試)上的人,最後也不會去赴任(報到就讀)。 他可能真的找到其他工作(學校),或是單純不想要來這公司上班(學校上課)。 這些人也不見得會給那些公司或學校交代。 

而我確實也在面試過程中,對方會說謝謝你花時間跟車程來面試。 這是資方能給的最大誠意了;之後的部分我只能說,如果真的在意,想知道結果,自己要主動一點。 

你可以當場問對方自己有沒有錄取,或是問對方是否可以給你事後通知。 

如果對方說會通知你,但後來沒有通知,那是對方的問題。 但對方沒有義務一定要"主動"通知。 

反正,沒通知我就知道了;打去問沒甚麼答覆,我也知道了。 這就是我出社會十幾年來的經驗。 (而事實上越來越多大型廠商的人 資也會有系統或相關的SOP來回覆。或至少問一下 : 最晚甚麼時候可以知道不用等了。 

而且如果公司的章程就沒有這條但書,那也沒辦法怪對方不通知你。) 

---------------------------------------- 

當然,也有人很理性的認為 : 有時候如果資方願意對於找工作者能提出對方的不足之處讓他們能了解並且修正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這是一個聽起來很理想,但實際上很弔詭的說法。 

因為社會是不會這樣運作的。 

其實,面試就是"挑選"。 而"人生"基本上就是在"挑選"中被組成的。 

早上起來挑甚麼衣服?出門吃甚麼早餐?走路還是搭車? 

挑選的次數多了,我們變得只在乎結果而不是過程。 

大家去每個攤販或店家買東西,只看不買或是試吃一堆之後不買,會告訴對方原因嗎? 

會誠實告訴對方 : 這東西很難吃?很爛或是很貴? 

通常是 : 自己單純不想要,也覺得沒必要交代原因。 

面試其實也是這樣。 如果你試吃了不買,其實提出建議也才可以給人家精進改善的空間啊? 

但你為何不會這麼做? 因為你覺得沒必要。

消費者總覺得是自己是給生產者或店家賺錢的機會(而不認為是對方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你大爺不想花錢,自然不需要給你甚麼交代。 

但事實上是 : 出了社會,沒人有必要教你怎麼精進。 

成功(創業或是被錄取),要靠自己還有靠運氣。 真的不要希望對方會給你原因,最多就是答案而已。 

(我也實在不想聽到太奇怪的理由。例如老闆覺得跟你不投緣,他覺得你長得很醜之類的.......這沒甚麼幫助。) 

就如同被退訂單的廠商可以去問人家為什麼退單,但不用祈求一定會有答案。 

#因為你不夠好是你的事_人家沒有教你的必要。 

就連去投稿也是這麼回事。 稿件沒被錄用,人家不會通知(也不會退稿,因為那是成本),因為它們往往都是都是幾百件在審查。

(這次的金曲獎是一萬八千件作品投稿,每個都退稿?每個都解釋? 不可能。 所以他們只會關注有入圍的人。) 

他們不可能通知;更沒有必要告知稿件哪裡有問題?好壞在哪裡?可以怎麼修正? 

#因為人家沒有教你的必要跟義務,也沒那麼多成本處理這些事。 

另外,讀書的推薦甄試也是這樣。 幾千個人去面試或是報名寄件,對方的學校也沒必要向沒上榜的人解釋原因或教他怎麼會更好。

(因為他說的理由,落榜者也未必認同或承認。他一定覺得自己很好、沒問題) 

這是天擇的一種展現。 

環境要淘汰一個物種,不會讓它知道基因哪裡出問題;能留下來的要不就是剛好有那個基因,要不就是在絕種前趕快生出這個基因。

 #面試跟考試一樣_就是等放榜。 

#是等結果,而不是等原因。

 ---------------------------------------------- 

最後要呼應的是最一開始的問題。 

既然答應人家要去面試,那去或不去都要給個交代。

沒有愛去不去而且不去通知人家的餘地。 

(不然交女朋友,難道也可以因為對方最後也不一定跟自己交往,或是對方不答應交往也不會通知我,然後爽人家約嗎?) 

 畢竟,如果對方說會通知,最後卻不理會你,那是該公司的問題。 但你答應人家會去面試,卻無預警放鴿子,那就是你的問題。 這兩件事沒有對價關係或抵償關係,單純就是自身人格問題跟公司的格調問題。 

---------------------------------------------- 

既然我們跟人家約面試,就"有必要去",因為一開始是我們自己去求職的。 

不過人總有不方便或各種考量(例如找到更好的),但不想去也要交代原因。(就算是說自己肚子痛也好) 

除非是我們依約到了,結果對方公司無預警的取消面試,讓自己白跑一趟,才能相提並論。

 #這種才是真正的一碼歸一碼。 

面試結果人家給不給通知,跟你臨時不能去面試要通知對方是兩回事。 

用人家不通知你,來作為無預警放人家鴿子的理由。其實只是在變相合理自己無條件失約的行為。 這並沒有讓這個行為變的高尚或是合理。

 (就像是不能用自己很窮,來作為自己偷竊搶劫的理由一樣。) 

如果你預期該公司就是糟糕的(ㄌㄢˋ)公司,所以自己選擇先當糟糕的(ㄌㄢˋ)人。 

那基本上我很擔心那些後來錄取這種(ㄌㄢˋ)人的公司。就如同如果擔心後來被女朋友甩(或是擔心幫人家養老婆的),就先不正當合理的對待其他女孩子,那我也會很擔心後來嫁給他的那個女人。 

#結論1 : 想知道面試結果,自己主動一點。表示自己在意是很重要的。 

#結論2 : 人家可以選擇當劣雇主,但我們不需要選擇當劣員工。因為先爛一步的那個人,沒有因此比較好。 

#結論3 : 可以對社會有期待,但不要期待社會會運轉的如自己的期待。你看不通,社會最終會教會你接受事實的。 . . . .

==== 

#你無法控制對方是否是好人 

#但可以控制自己做個好人 

#搶先擺爛_並沒有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好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謝承均Angus Hsieh 臉書該篇文章的連結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AngusHsieh.fanpage/posts/10159000785090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