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關於運動損傷的幾個常見誤區


(這是我在自己經營的武術社群團體裡寫的貼文,覺得可能對大家有幫助,所以轉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很多傳統習武者對於身體有傷痛時,最常見到的論述有以下幾個 :


1.練不夠,咬牙撐過就好。
2.去國術館給人整一整。
3.自己買藥洗推一推。
4.其他光怪陸離的做法。


在此要強調兩點是 :
 

一、只要是運動(或活動),就一定會有損傷跟磨損,差別只是在於急性或慢性。尤其是長期運動,相應對的部位就一定會有長期的慢性磨損。
 

例如,你每天打拳,使用到的部位就一定會有損耗。就像是機器只要開機運作就會有磨損,
 你保養得好,就是損耗慢一點、少一點。
 

而且你沒有感覺,不表示沒有傷害,相關資訊可以去看看電影--"震盪效應"(在講 一個醫生冒著生命與職業風險,去揭發橄欖球選手腦部損傷的常態職業運動傷害)。

二、有人會說自己練一輩子,或是自己的老師有多厲害,但是也沒有甚麼傷病。
 

但在此要說的是,你還沒死,所以你的一輩子還沒完,你現在不痛,不表示以後不會痛。而各位的老師就算身上有舊傷了,也不一定會讓你知道(不然他不會總是提醒你甚麼能做甚麼不能做會受傷),不是每天待在老師身邊看他吃喝拉撒睡,不會知道他每天早上起來可能身體一樣僵硬不舒服。

你也不是他,所以不會知道他本身的體感如何(膝蓋是否僵硬、是否有點腰痠、走路是否哪裡會有聲音、今天是否有點胸悶),這也是他不會告訴其他人的。


很多大師過世的原因都是大大小小不同的病痛,武術能養生,但只表示他的退化會比一般人慢,身體比一般人健康少異常。但不表示他不會退化、不會受傷、不會異常、不會生病。
人只要退化,就會生各種不同的病(慢性病)或是受不同的傷(因為長期磨損)。


而只要身體有不適,不管是整體感覺(胸悶、頭暈之類的),或是局部不適(膝蓋痠痛或有點緊....),甚至已經有痛感了。
 

我都會建議暫停一兩天的訓練,並且去檢查以找出原因。

因為可能是訓練方式錯誤、姿勢錯誤,這可以請教練老師幫忙釐清,並作調整。如果是肌力不足,那就可以休息、消炎後,投入下個階段的強化訓練;但有時候是真的受傷了,那就要以西醫的檢測方式先確定是哪個部位,受哪種傷害(例如膝蓋痛,可能是十字韌帶、半月軟骨,髕骨、髕骨上下韌帶等問題,要先釐清,才能知道怎麼調整或怎麼診治)

如果硬練,可能身體會在自己的調整機制下犧牲或無視這個部位的傷患,累積久了,就會爆發大的傷勢。

科學時代的來臨,解決了很多以前受到知識侷限而錯誤處理的傷患(例如,以前只要受傷,進國術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硬推拿。但現在知道,多數受傷要做的是先消炎,推拿只會讓它發炎充血得更厲害,而傷害其他組織。

我國中同學,韌帶拉傷後,當天進國術館,硬折一次就把膝蓋外圍所有的韌帶通通拉斷,一個月後才進手術室,現在終生粗細腿,也不用談運動了)

時代不同了,有新知識就去看看、瞭解一下,見賢思齊,能用就拿來用。這才是進一步改良並傳承傳統的方式。也能讓自己的訓練跟保養更有效率。

以下分享一個運動醫學的新聞,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他提的觀念,我認為很重要。

專業運動復健連結看這裡 : 王翰翔的運動傷害防護學 跟頑強傷痛說掰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