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台語中「唬爛」的典故何來?
常常在生活周遭聽到有人會說“唬爛”這個詞,這個詞彙很早以前就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生活用語。
但如同很多詞彙一般,很多人知道這個詞彙該怎麼用,卻不知道它到底是甚麼意思,於是有人就會上網去問,想藉由鄉民的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又於是,很多光怪陸離的解釋就出現了,而在沒有更好的解釋後,這些理論看來有理,但實在牽強的解釋便被大家信以為真,甚至廣為流傳了……
「奇摩知識加」(沒有打錯字,因為它真的叫作「奇摩知識+」)裡面有以下幾種很瞎的答案……
第一種:"唬爛"其實原叫"胡喃",據說元朝的時候人分四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 : 蒙古人 色目人 漢人 南人。當時的胡人也就是漢人以及南人,元朝的官員因為不懂胡人到底在說些什麼,所以叫做"胡喃" 也就是胡人喃喃自語的聲音後來變成"唬爛" 就是說別人胡言亂語、隨便亂說話的意思。
第二種:唬爛用台語發音(老虎的生殖器),為何會說“話虎爛”?有個愛吹牛、說大話的人,有次他談到和老虎爭鬥之事,老虎猛撲過來,這位老兄迅速的倒在地上,避過老虎的撲擊,所以老虎就凌空略過,這位老兄就在此時看到了老虎的生殖器,因而描述得很詳細,(從來沒有人虎口餘生,所以也沒有人看過老虎的生殖器),所以這位老兄講的就算,他在話說老虎的LP,故稱為“話虎爛”。“話”或“畫”都可,反正是吹牛嗎!
第三種:真正的寫法及讀音就是:話ㄨㄟˇ唬ㄏㄛ弄ㄌㄤ平音。
「話」在這句台語詞彙裡等同說字的意思,例如:話山話水(台語)。
「唬」的字義就是虛張聲勢來欺矇威嚇別人。
「弄」字在這個台語詞彙裡的意思就是逗弄戲耍。
因此,話ㄨㄟˇ唬ㄏㄛ弄ㄌㄤ這句台語詞彙的完整意思就是:以誇大不實的語言來唬弄欺矇他人!
由於話ㄨㄟˇ唬ㄏㄛ弄ㄌㄤ這三個字的台語讀音跟「畫老虎陰莖」約略相似。因此就被以訛傳訛的持續沿用,其實光從字面上就能一目瞭然的清楚這句台語詞彙的意思了!無影以上粗淺的詮釋,純屬個人畢生對本土語言的鑽研涉獵經驗.特提出與您作分享,若有不適。還請海涵見諒。
第四種:話說當年有個講話非常不老實,又喜歡誇張其詞的傢伙,老愛在別人面前吹牛,儘說些沒根據又荒誕不經的話來惹人注意。
尤其他最常愛說,他在山裡頭有一回遇到了老虎,說自己多英勇不僅全身而退,還把牠打昏,更仔細端詳了那隻老虎的生殖器官,每每誇稱老虎的那話兒多雄偉,多可觀。講得讓沒見過老虎的群眾聽得是一楞一楞的......
後來有一次真的有人在山上打死了一頭老虎,帶下了山到了市集群眾一看,哪裡有什麼雄偉可觀的虎鞭?
因雄性貓科動物之生殖器官皆內藏於體內,外觀根本就看不出來。大夥才知道,原來那傢伙一直都在說假話、騙肖尾...
於是,後來人們把講話不實在或吹牛皮就稱之為「話虎闌」。
蓋「闌」即生殖器是也,時日久遠「虎」則誤傳為「唬」。「闌」亦變成了「爛」,言者多不察 實為其由來。
從這四種解釋來看,第二種約與第四種相同;所以可以視為同一種。
而第一種與第四種尤其可笑,看似引經據典,但實際上那種“話說什麼~什麼~”、“很久很久以前如何~如何~”、“我朋友怎樣~怎樣~”,都一樣是以故弄玄虛的方式,來顯得他引經據典、很有學問。很多時候這種文法也往往能奏效,瞧他說的煞有其事,大家也就信了。
但實際上,就如同第一種裡面說「據說元朝的時候人分四個等級…」,我骨子裏面的歷史細胞就提醒我要產生懷疑:
典故從何而出??
你是看哪一本正史所寫的?
不是正史,至少也該是哪一個筆記小說裡所出吧?
如果都沒有出處,就用這種方式繞著唬弄人,實在比“我聽朋友說…”的這種說法還要惡劣~
整體來看,第三種說法雖然是他自己臆測的,但我認為至少說的通,他也認真的把這些字拆來組去的解釋。我不確定是否是正解,但至少推敲與解釋合理。
如果讓我來做解釋(當然也是憶側),我反而認為「唬爛」這個詞是一個「日文外來語」。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外來與的產生,那是一種文明進入自己國中,與語言、文化產生交流後出現的新字彙與文體。
在日本,打火機(音似:賴打)便是英文中(Lighter)的外來語,而這個詞彙也在過去日治時代被引進,至今都還被台語所沿用。又如同日文中的超級(音似:司ㄆㄚ˙),也是英文中(Super)的外來語。
不只日文中有外來語,英文中也一直都有新詞彙與外來語的生成,這方面起看最後附上的新聞。而知道外來語的定意後,再回來談「唬爛」這個詞。我認為它應是來自日本語的台語外來語(就如同運獎(司機)、放送(廣播)、歐巴桑(老婆婆)一般也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
在日文中「說大話」被稱為是:ほらをふく、法螺を吹く(兩者相同,讀音相近)。
ほらをふく的讀音為「ho - la - O -ㄍㄜ」,意為大吹法螺的人(簡言為「吹牛的人」,台語中也會用「吹喇叭」來形容一個人說大話,這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而這個詞彙在前面兩個字母(即ほら,讀作ho-la)的發音較明顯(後面的字發音較輕),所以若是在日治時的台灣被使用,很快的就會被慣用台語的台灣人民們吸收成為新的外來語,則台語中的「唬爛」(台語念做:HO –ㄌㄤ),就會被當作一個名詞,而與動詞中的「話」(ㄨㄟ,當動詞用是“說”的意思)一起並用。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沿用於日治時代的外來語。
這當然也是一種臆測,我們很難知道正解是甚麼,但與上述1、2、4種的說法相比,至少合理一些也實在一些(更不會在那邊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時候…”,來蒙混過關),畢竟念歷史的我還是不習慣看到人家借歷史的名義來企圖唬弄過關。
很多人對歷史的誤解就是這樣來的,而我與其他同領域的師長一樣,常常是要幫那些「話唬爛」的人擦屁股,這感覺不挺好~
年初十三囉,祝大家新年快樂。
中式英文 風靡西方媒體
作者: 李道成╱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月26日 下午2:12
中國時報【李道成╱綜合報導】
昔日常被人引為笑柄的中式英文,近年隨著中國大陸國力提升,如今正猛烈地衝擊著英文詞彙庫;來自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報告顯示,自一九九四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五%到二○%,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據《法制晚報》報導,以二○一○年風靡網路的的中式英文「ungelivable」(不給力)為例,似乎就標誌著一個從「中國人背英語單字」到「中國人造英語單字」的跨越性時代。就連影響力極大的《紐約時報》也對這種現象嘖嘖稱奇。
由大陸網民創造,經外國媒體報導的中國特色英文詞彙至少有廿七個,如「Chinsumer」指出國旅遊時揮金如土的中國購物狂,就是由Chinese、consumer合成;形容八○後大學生低收入聚集的群體「antizen」(蟻族)則是把ant加上izen。
英美主流媒體引用這種中式英文也屢見不鮮;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大陸男多女少的現象時,將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譯為「guanggun」;美國《紐約客》雜誌描寫大陸新一代時出現「fenqing」(憤青);英國《衛報》則把關係寫成「guanxi」。
其他像「China Bear」(中國熊),形容中國A股吼聲如四面楚歌;「Chinawood」,意指中國電影追趕好萊塢仍需努力;去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刻意用「Leading Dragon」,代表中國帶動全世界經濟發展。
http://tw.news.yahoo.com/%E4%B8%AD%E5%BC%8F%E8%8B%B1%E6%96%87-%E9%A2%A8%E9%9D%A1%E8%A5%BF%E6%96%B9%E5%AA%92%E9%AB%94-213000268.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