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從前後兩任總統來看「君無戲言」跟「不語怪力亂神」這兩句話




(圖說:肩承千萬民之所託,背負三十萬里江河的馬英九,言行舉止都要更加小心一點。)

看了最近的新聞,讓我想起了兩句話,一是「君無戲言」,二是「不問百姓問鬼神」;前者是馬英九,後者是陳水扁,兩個前後任總統讓我想到這兩句話。


在過去的帝制時代(請注意,是“帝制”,而非 “封建”)中有一句話叫做「君無戲言」,其涵義並非是字面上來所說的“皇帝不能說笑話”,而是指“皇帝不能輕許諾言”,因為他一但說到,就要做到,他說的話也將會被下屬嚴格的執行,打不了半點折扣的,所以皇帝在公開場合也不會隨便說笑。

而這種維護皇權的制式在漢高祖時被確立,後來漢代的儒者“法家化”以後,為了要大拍馬屁讓自己獲得重用,便在漢武帝時被強力執行。


而帝制在1911年時就被孫中山等人給終結了,後人努力的清除跟擺脫這樣的古制,希望給這個國家一個新氣象,也表示自己“進步”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華人的世界裡「君無戲言」並未成為過去式,因為這和「君子重然諾」的傳統是一體的。

馬英九前一陣子去花蓮跑行程,身為總統的他居然跟大家講「買不到票就來找我」,雖然他是想要幫台鐵背書,但這種說起來很爽快的話卻給自己跟台鐵惹上了大麻煩。

因為大家都喜歡走後門、搞特權,所以當總統對花蓮人許下了這樣的承諾,就給人家逮到小辮子了,而年關將至,買不到票是絕對的常態,所以就開始有人打去總統府要票了,這種事本來就不歸總統府管,但總統既然開了口,就表示他們要扛了,那苦的人絕對不會是馬英九。
交通部長毛治國昨表示,這種事不應該去麻煩總統府,透過總統府要票,他覺得有點「不成體統」。這話說的沒錯,車票的事情本就是台鐵要處理,那些人會不知道嗎?但他們就是要透過總統府要票,既簡單又方便。

這種做法實在是損人不利己,損了誰呢?

先是總統府員工,他們日常職務接受的是陳情案,現在接要票的電話接到手軟。

第二個是馬英九的威望,這種民生問題本應交給相關基層單位來辦,結果該去管軍國大事的總統,變成人家買車票的介面,總統府變成平台。
接下來是台鐵局,雖然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天澄清:「總統府只是處理陳情案,不是代買車票,但都是依程序將民眾陳情信件轉交鐵路局處理。」,但是以38件陳情案購得120多張元旦假期車票的超高效率(相對那些根本排不到票的人)來看,實在很難讓人家相信這其中沒有府方來自的壓力,這裡不是說府方刻意施壓,但是當台鐵收到來自「總統府」的公文時能不感受到行政體制的壓力嗎?能不盡快處理嗎?

還有一群受害人就是那些辛辛苦苦排隊買票的人,簡直像個傻瓜,而那些排隊買不到票的更是傻瓜中的傻瓜,而他們是絕對受害者。這種情形下似乎自己去買票都是傻瓜。

而爽的人就是那些“聰明”到打到總統府要票的人。

這件荒謬的事破壞了正常體系的流程,但要負上最大責任的還是馬英九,他不該不分輕重的拍胸保證;我相信他那時說的是背書的玩笑話,本來這種話當不了真,但是你說了又被人抓到了,就要兌現,事到如今也只能硬著頭皮幫忙實現承諾了,誰叫「君無戲言」呢?


另一件事事主是陳水扁,蘋果日報載29號的頭版是他透過求神問卜說上輩子跟邱毅結了仇,所以要買金紙燒一燒,來化解冤仇。


看到這新聞我實在是Orz,這種新聞是不是真的,有待商榷,但是出必有因,未必都是空穴來風;之前黃姓少年的事件也是喧騰一時,後來也被證實。另一個角度再想想,如果是假為何總是被揪出來問?那表示他真的常幹這種事,之前常傳言有什麼國師、法師,又到哪個廟去問卜、去哪個神通法師前諮商,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國對家能起到多大作用?

對台鐵那個改大門的事件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真的認為台鐵的事故是大門風水不好,寧願花上幾百幾千萬去改門,也不打算確實做好維修工作跟人員的訓練。類似這樣的事件實在很多,但讓人感到無力轉而對這樣的執政政府感到沒有信心。

孔子說「不語怪力亂神」的涵義有很多重,我認為其中之一是為“務實走向”,與其去談那些不著邊際、虛無飄渺的未知事物,不如以實際行動來實心任事,求神問卜的是人人都能做,實在犯不著讓總統來忙,這種老鷹不抓抓小雞的作法,實在不可取。


而上有所好,則下必附焉,如果尊貴如總統都如此作為,人民會把它擴大浮誇到什麼地步實在難以想像,對國家只有壞沒有利,損害國家卻只便宜了那些神棍,實在莫名奇妙。


何況古典有云:「天無所親,唯德是歸」,當年的商朝政權只顧天聽,不顧民苦,所以才有周朝的成功「革除天命」(簡稱革命),而台灣雖然沒有革命,但大選時人民就是用選票狠狠的教訓了民進黨;我想這個執政政府的失敗,不能全歸咎於政黨惡鬥,與其抬頭問天,不如低頭聽聽民瘼吧。

這兩個領導者都同時在最近失了言行,「後車不忘,前車之鑑」,歷史的紀錄斑斑可考,不可不察。

PS:封建制度是指秦朝以前,秦始皇後中國就進入了皇帝制度(簡稱帝制),後來的封建制度雖有人提倡復辟但都沒有成功;所以在用字遣詞時要分清楚,在說舊制度時用"過去的封建制度"一詞不完全正確,應用"過去的帝制時代"比較貼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