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是說“做人難”,總是說“做孩子無憂無慮,沒有經濟壓力最快樂”,但事實上在亞洲國家(尤其是那種已開發的南韓、日本、台灣、新加坡;但未開發的中國也漸漸跟上這種腳步了)當孩子一點都不快樂。
孩子教的好,書念的好,長大變成流浪博士,沒工作。
孩子沒教好,書沒念好,長大後沒有大學學歷,很難找工作。
孩子不好不壞,但是搭上那種入取率破百的大學招生,成為滿街都是,但不知所謂、沒有方向感與自我定位的大學生。
父母們到底要孩子們怎麼辦?
有一說指出,父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多半因為自己童年失學,只能做簡單的基層勞工,所以希望孩子好好念書來幫助家庭脫貧,至少也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有的父母從小就羨慕別人會很多才藝,但自己家裡不夠寬裕,無法一起去學別的才藝,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就讓他甚麼才藝都學。
有的父母是想到自己小時候功課不好,甚麼都輸給人家,念不到好學校,所以讓孩子甚麼補習班都上。
結果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補完數學補英文,補完英文,學鋼琴,學完鋼琴跳芭蕾,一整天下來小腦袋瓜因為連番轟炸而疲累不堪,小腳丫包在鞋子裡一天而臭不可聞,早上出門帶兩個便當(午、晚餐),回到家軟爛成一攤。
結果只是把自己當年沒得到的東西全部加諸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既能彌補自己心裡的缺憾,還要高人一等。
他們可能在當年沒有去問過那些同學們這樣下課後繼續上課,學東學西沒有學到快樂,作東做西但沒時間做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好過;只是單純讓孩子變成自己的另一個分身,要承受自己當年沒有體會過,但表面看起來很風光的那種磨難。
這就是你們要的嗎?
所有的節目跟資訊都在教大家怎麼教育孩子,怎麼讓他成功,怎麼讓他成為甚麼樣的人;卻沒有哪個節目在教家長們怎麼讓孩子們活的快樂一些。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到有缺憾,他可能就會窮極一生的用他的餘生去追逐那個嚮往的過去,那只會讓他錯失更多他當下該掌握的事物;為何要讓孩子陷入一個對自己冤冤相報、對孩子無盡苛求的惡性循環呢?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現在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是你當年沒有享受過的那種美夢(如會很多才藝、很多種語文、功課很好),那你的孩子在長大後,也會希望讓他的孩子(你的孫子)享受那些他過去沒享受過的快樂。
也就是說,你的孫子會因為爸媽(就是你兒子)曾經被逼得很痛苦,所以可以去自由自在的過生活,而不必學一堆才藝、上一堆補習班、念一堆書,得以盡情的享受童年,然後你(可能)就很痛苦的看著你的兒子放牛吃草,看孫子擺爛。
(這稱之為「反動」,常出現在某種極端的情況後,而情況越是極端,通常反動就會越大,且越極端。例如啟蒙時代(理性主義)後的浪漫主義。或是戰爭時代後的反戰思潮,如美國的嬉皮文化(即李安在《胡士托風波》中描寫的時代))
這該叫做「報應」嗎?
或許大家該想想自己在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甚麼,並設法替孩子在成長與生活中找出一個平衡,畢竟大家都曾經是孩子、是過來人。
讓孩子過的快樂一點,不表示他以後就會沒出息;不相信你可以回頭看看過去生活周遭那些學了一堆才藝、補了一堆習的人,現在也沒有比較有出息啊!
如果你還認為非要念書才能夠找到好工作、賺大錢,不妨去看看我們的流浪博士與流浪教師們,他們從小所學所補的,不會比任何人少,但他們從小到大所感受到的快樂,可能也不會比別人多。
我敢肯定,除非你成功的將自己的所有價值觀灌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使他成為另一個自己並且真的達成了設定的目標(例如:也認同書念不好就是沒出息,而且真的把書念好也賺了大錢,然後他也會如法泡製的這麼虐待他的兒子、你的孫子)。
不然,你現在強加在他身上的一切(努力),必然不會換得他將來對你的感激與認同,他反而認為你是在虐待他。這麼吃力不討好,何苦來哉?!
大家總嚷嚷著要成功,因而削尖了腦袋拼命的去往人多的地方鑽,但是如果大家稍微停下腳步來看看,除了賺大錢、住大房子以外,到底甚麼才是成功人生的定義,這是大家必須好好想想的課題。
PS:七龍珠裡面的孫悟飯也是在媽媽的強力威逼下不停念書,他媽媽甚至在兒子對抗生化人賽魯,地球存亡危機的時候說:「拯救了地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戰士又怎麼樣,將來還不是會輸在社會的競爭上…」,她甚至認為自己兒子能考上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是比拯救地球還重要的事,就算地球滅亡也沒有他兒子的前途重要……這樣的台詞與角色設定,恐怕也是作者鳥山明對當今日本社會中存在的社會就業壓力、課業壓力的一種諷刺吧。我想這是值得省思的~~
63%學童:課業壓力來自家長
作者: 朱芳瑤╱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1月2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朱芳瑤╱台北報導】
快快樂樂上學…好難?!兒福聯盟首度大規模調查台灣學童學習情形發現,一成二孩子學習過勞,國中較國小嚴重;近四成孩子嘆「累垮了」。最重要的是,若家長態度沒有改變,壓力就不會減少。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三孩子認為課業壓力源自家長,其次才是自我要求。
這份調查針對台灣本島五至八年級學生,隨機抽選國、中小施測,計回收二千七百餘份有效問卷,誤差不超過正負二個百分點。兒盟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結果。當課業壓力大時,孩子「想放棄自己、放棄學業」、「曾想把書燒了」、「想自殺、炸掉安親班」、「想跟爸媽翻臉…」。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以一名小五學童的「行程表」為例,早上七點多到校,上完一整天課後要去安親班、補習、寫作業,忙到晚上十一點就寢,孩子能不過勞嗎?
調查顯示,高達四成學童曾經晚上十一點後還在念書、寫作業,甚至有人「開夜車」苦讀。約一成曾因壓力大出現失眠、頭痛、胃痛等身心症狀。多達九成國中生沒睡飽,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孩子面臨「三多」—作業多、考試多、補習多,難怪有四成的學生說不喜歡上學。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祕書長梁歆宜說,門診曾遇過不少孩子因壓力太大情緒失控,氣得撕毀聯絡簿、考卷,或想撞牆、打自己;不少國小學童寫作業寫到半夜。她提醒家長,過勞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表現。
超過半數的學生每周考試四天以上;近半國中生每天都考試。六成學生補習,其中六成補習二科以上,平均一周補三天左右。近四成的孩子得上才藝班。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想減輕學子壓力,但調查中首屆實施十二年國教的七年級學童中,近五成感到悲觀,認為課業壓力反而會加重。原因包括擔心「會考」淪為另種基測,或升學採計在校成績,壓力延伸至大小考。
兒盟呼籲家長多安排親子活動、少補習才藝,多一點放鬆、少一點比較。兒盟正在臉書上募集「一百個快樂學習的好方法」,邀請大家分享、交流。
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原來是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感謝你們前來觀看,這是一種肯定,希望你們的同仁們一切都好。
回覆刪除我的家人以前也是這樣要求我,以前年紀小,只能消極的反抗。去補習班沒認真聽課,去學校上課就神遊太虛,只有上歷史課會認真聽。所以,以前小時候成績爛到爆,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曾後悔我那時沒認真唸書,雖然時常因為成績的原因被打。但我真的有想唸書時,就會認真唸!
回覆刪除家長以前做不到的事,不該叫小孩子來做,甚至叫小孩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現在正處於這種困擾中,家人叫我趕快找對象結婚,可是我家人的婚姻又不幸福,叫我趕快結婚,擺明推我入火坑,想要把她的不幸福,讓我來繼承!
他們認為你到了"適婚年齡"了,所以會這麼催促;但卻不知道你還沒找到"適婚對象",所以才會這樣子催促。
回覆刪除這種催促無關他的婚姻幸不幸福,只是覺得凌紀到了就該去做那些事,受到外在的壓力去做一些人家認為你該做的事,那就是人生中的身不由己了~
辛苦你了